第464章丁酉新政
“鐺鐺鐺鐺”
“出來了出來了”
三月初三,隨著一陣喧囂聲,等待殿試成績三日的諸多學子們終于看到了皇榜張貼的過程。
隨著“永樂十七年丁酉科殿試金榜”這一行字出現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安靜向下看去
呂宋金山、陸愈,第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
福建長樂、李馬,第一甲第二名,賜進士及第
云南隴川、江淮,第一甲第三名,賜進士及第
渤海安東、張渤海,第二甲第一名,賜進士出身
直隸蘇州
“不會吧”
“是不是弄錯了”
“對啊,狀元、探花怎么會是呂宋和云南考生”
“今年呂宋出過舉人嗎”
“云南隴川,說不定是當初被流放的那群人”
當金榜張貼,圍觀的學子們頓時炸開了鍋,人們不敢相信狀元、榜眼、探花分別被人口稀少的呂宋、福建和云南摘到手中。
這其中,不少人還在努力說服自己,例如福建雖然經過幾次遷徙而人口稀少,但畢竟出過好幾年的前三,今年能出現也不例外。
例如云南雖然蠻荒之地,但滇西隴川一帶卻有許許多多被流放過去的江南文人,能拿到手也不奇怪。
可問題在于,人口不過二十余萬,常年連舉人都出不了的呂宋,憑什么能拿到狀元這第一名
一時間,所有人都產生了不服的心理。
似乎早就預料到了考生們的舉動,朱高煦特意讓人貼出了陸愈的殿試原卷,并在一旁張貼出來。
臣對皇帝陛下:臣聞圣人之治天下,未嘗不以稽古為道,今天下有變,不應以稽古為道,當行新道,不以
洋洋灑灑二千三百四十六字的答卷,字體為小楷且工整,通篇沒有一個多余的墨點,令人看上去只覺賞心悅目,沒有任何不舒服。
其字體看上去規規矩矩,實際卻暗藏鋒芒,不提答卷內容,單說這份書面就能擠進二甲,更別提其中內容了。
陸愈的內容主要從軍事、經濟、民生和君臣關系、君民關系多個方面來講解。
二千三百多字的答卷如果翻譯為白話文,那足夠翻譯出上萬字。
例如軍事上需要開疆拓土,但需要開有效之疆土,而非無效之疆土,國家實力的使用要慎重,應當把國家擁有的強大實力與靈活的均勢政策結合起來,以更好地實現國家目標和利益。
一個大國有別于小國的基礎,就是極致的國家利己主義,而不是浪漫主義。
為一個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業去打仗,對一個大國來說是不相稱的,也會帶給本國百姓難以承受的痛苦,使得國家被藩屬孤立。
經濟上,他鼓勵朝廷將海外金銀作用于百姓,并且為了防止豪強富戶及吏員從中作梗,最好派遣官員監督錢糧去向,是否落實到了百姓手中。
民生如何推動,百姓日子如何變好,陸愈則是以修建道路、堤壩等各類惠民措施,以及因地制宜的對各州府縣制定不同的經濟種植來提升百姓收入,制定工人的保障政策和律法等等
放在后世來看,陸愈的這篇文章看上去中規中矩。
可是放在這個時代來看,陸愈的這篇文章中,最大亮點就是希望制定工人的保障政策,而在他之前,歷朝歷代雖然也注重工人權益,可從未有專門制定一套保障政策及律法的手段。
顯然,陸愈已經看到了大明工人群體的壯大,而這是他當選狀元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