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風浪不止
“噗噗噗嘰”
“好好好告訴他們可以了”
五月間,隨著驚喜的聲音響起,遼闊的河套地區也迎來了工業的腳步。
河套,其指黃河在陜西及山西之間“幾”字彎和其周邊流域。
在兩漢時,這里是水草豐茂的草原,是天然優質的養馬場。
只可惜隨著時間推移,從唐代中期開始,黃河的泛濫加上全球氣溫的日漸走低,降水線開始不斷東移,這片土地漸漸成為了不利農業的地方。
五代十國、宋遼金與西夏亂戰的三百多年中,這塊地方更是無人維護,致使黃河泛濫過多,就連土地都往鹽堿化一路狂奔。
好不容易迎來大一統,卻又因為元代的不重視農業而繼續惡化。
最后,大明拿下了這塊地方,可由于人口結構發生變化,想要花費大力氣開發這里已經成為一種奢望。
按照歷史走向,這塊地方本該在幾十年后被蒙古人入侵占領,而后與明軍反復拉鋸,直到一百年后徹底丟失。
然而隨著抽水機的聲音在這片土地上響起,在這片土地上發展農業已經不再是問題。
五原巴卓彥爾、九原包頭、定襄呼和浩特,這些后世極具色彩的城池,如今重新被冠以漢姓,并得到了朝廷的鼎力支持。
從永樂五年開始,山西陸陸續續朝這里輸送人口和糧食,而這三個縣也不斷往開平輸送鐵料。
可即便如此,當地的經濟情況依舊脆弱,除了少數土地可以經過開墾種植小麥,其它土地基本種什么死什么。
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林粟在這片土地上開墾了三十余萬畝土地來種植小麥,而這就是這片土地的極限。
去年,朱高煦派二十名太學士攜帶選育過的土豆、玉米、花生等作物來到這片土地,開啟了馴化這片土地的艱巨任務。
依靠紅薯、玉米、土豆、花生、向日葵等作物的頑強,加上水利改良,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實現灌水和排水的分離,他們漸漸將一些難以馴化的鹽堿地給先后馴化,但是這一過程無疑是緩慢的。
盡管河套三縣有二十余萬人口,但在去年的農閑中,他們耗費六個月時間也不過才改良了不少五千畝土地。
這些土地雖然可以種植紅薯等新作物,但產量卻并不如在普通耕田來的高。
正因如此,得知有了抽水機這種看上去天方夜譚的東西后,林粟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不斷厚著臉皮向朱高煦索要抽水機。
如今五十臺抽水機到位,它們將地下水抽出并通過水渠灌溉起了這片中、強程度的鹽堿地。
五十臺抽水機從各個方向同時發功,影響的卻是近萬畝耕地。
“按照這種速度,估計只需要一兩個月就能把這塊土地的鹽堿度降低到淺和低,到時候就可以種植紅薯、小麥和土豆等作物了。”
推了推眼鏡,一名太學士對身旁看著抽水機工作的林粟交代。
年過四旬的林粟在得到確切的消息后,立馬就激動的摟住了身旁的太學士。
“好好好早有這玩意,我們早就開辟幾十萬畝耕地了”
他激動的叫嚷著,不過被他抱著的太學士卻連忙道
“還不能高興太早,灌水沖洗和引洪放淤的手段雖然有用,但有幾個麻煩的地方。”
“你說”林粟撒開手,激動道“不管什么辦法,老子就不信我還收拾不了這塊土地”
“第一,抽水機不能全天十二時辰工作,每天工作一個時辰就得休息半個時辰,避免過熱損壞。”
“第二,每天白天都得安排百姓來翻土,這樣能加快淋洗土壤鹽分的速度。”
“第三,現在有了抽水機,改良鹽堿地雖然方便了,但以現在的改良速度,我們能不能每隔兩三個月清理出上萬畝鹽堿地,這成了問題。”
太學士提出三個問題,林粟卻不假思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