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滇西第二府,而它主要負責孟養、木邦、麓川、緬甸等宣慰司,重要性不言而喻。
永樂年間的府衙有六名主官,其中知府設一人,正四品,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布朝廷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奸宄,考核屬吏,征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為其職責。
同知又稱府丞,無定員,正五品,負責分掌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軍籍、撫綏民夷等事務。
通判,無定員,正六品,在州府的長官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
推官,一人,正七品,掌推勾獄訟之事。
知事,一人,正九品,出守列郡,稱為權知某府或某州或某縣事。
照磨,一人,從九品,掌管磨勘和審計工作。
除了這些主官,下面還有類似六部的六房司吏。
“南甸交通方便,我們暫時在南甸理政,請李知縣讓人收拾好縣衙的一些客房,供府衙官吏入駐。”
站在南甸衙門門口,身穿一身常服的江淮語氣不卑不亢,整個人卻溫潤儒雅。
面對這位探花,李驥不敢怠慢,連忙讓人按照他的吩咐,將衙門的空房打掃出來,整理為臨時的府衙。
在走入自己的院子后,江淮沒有客套,而是雷厲風行的轉身與那位張府丞商量了起來。
“會明兄,滇西的情況我了解,但眼下當務之急還是派出吏員,將四縣文冊匯總為府冊備份。”
“此外,告知另外三縣主官前來南甸議事。”
江淮交代完,張府丞也頷首道“文清放心,我現在便令人操辦。”
話音落下,張府丞走出了小院,江淮也對李驥作揖道
“勞煩李知縣配合,我這里沒有什么事情,李知縣不必擔心。”
“那下官便告辭了。”李驥自然聽過江淮的大名,畢竟江淮高中探花的消息早早傳回,更別提江淮還是滇西出身的探花了。
在江淮此前,云南頂多出過一些二甲進士,哪里出過探花這樣的存在。
正因如此,在江淮還沒有南下前,他就已經打探清楚了江淮的底細,驚訝其農奴之子身份外,也不得不佩服江家的門風。
對于江大日這種大字不識的農奴能教導出江淮這樣的人物,他心里還是十分佩服的。
正因了解江家情況,他這才沒有獻上什么土特產來引人發笑。
現在看來,他算是做對了。
李驥放下心來退出小院,見他離開,江淮這才對身旁的吏員開口道
“你派人去軍營詢問一下隴川伯是否在隴川,若是不在,便將我這份手書交給軍營的千戶官。”
“另外,伱派人前往我家鄉,讓我父母好好在家休息,通知前吏員高觀來衙門報道。”
“是”
江淮拿出早早準備好的書信遞給吏員,吏員聞言也作揖應下,隨后轉身便走出小院,將江淮交代的事情令人前往辦理去了。
隴川四縣分布在三個河谷中,南甸則是位于兩個河谷的岔道處。
從蠻莫前往南甸不過二百里,從隴川前往南甸則是一百二十余里,至于干崖距離南甸不過區區三十余里。
因此面對江淮的召見,三縣知縣僅僅四日便先后抵達南甸縣衙。
他們帶來了本縣的黃冊及魚鱗圖冊、糧冊,甚至準備了一些土特產來應變。
然而出乎他們的預料,召見他們前來的江淮沒有立馬和他們議事,而是要走了諸多文冊后,便將他們晾在了一旁。
在他們摸不著頭腦的時候,江淮則是與張府丞在小院中接見了風塵仆仆趕來的高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