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配給耕牛,差不多遷徙三萬左右人口就能將哈密和東天山北部慢慢開墾出來。”
“哈密那邊,我聽說抽水機已經到了,情況如何”
“僅去年來說,西番百姓幾次內遷,依舊有四十二萬余百姓,按照五戶一馬,當地每年能向朝廷輸送八萬四千余匹馬,朝廷只需要支付八千四百噸干茶。”
正因如此,朱高煦很早就開始了甘肅少民內遷,內地漢民遷徙甘肅的辦法。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二三百萬貫,花就花了。”朱高煦輕笑,朱棣見狀也只能無奈搖頭。
明末要是能以如此低廉便宜的價格得到八萬匹馬,那也不至于每次作戰都輸在機動性上了。
朱高煦大概解釋了一下,隨后便將視角轉向了海外。
“我仔細想過,東天山北部修建城池也好,雖說有天山阻礙,兩地需要繞路三百余里才能溝通。”
“當地的發展,我之后會做出調整,總之當地雖然從經濟上來看是累贅,但在軍事和政治上都對大明有著很大的幫助。”
“哈密的草地可以開墾四十余萬畝耕地,另外平安上疏,請朝廷在東天山北部的草原也修建城池。”
除了木氏在昌都一帶開采了金礦,每年會上繳一千多兩給朝廷外,朝廷幾乎沒有得到任何金銀銅錢。
“并不多。”朱高煦開口道
“伊吾縣有一個巨大的鹽湖,這個鹽湖我們不占據就是給別人占據,拿在手里能減少許多問題。”
朱高煦如此說著,朱棣聞言點頭道“這倒是可以,就是遷徙一百萬人,耗費恐怕不下二三百萬貫。”
朱棣雖然也知道馬政重要,可西番的耗費畢竟不小,而且除了馬匹,當地幾乎沒有任何產出。
“這六千人能維持整個西番的稅賦和治安,每年雖然耗費六十余萬貫的軍費,但給朝廷帶來的安定遠超六十萬貫價值。”
這還是專供軍隊的馬場情況,如果算上民間的,大明朝的馬匹數量會更多。
“自然。”朱高煦頷首,隨后繼續道“現在有了抽水機,地下水可以得到利用,故此我想要調抽水機前往亦集乃額濟納旗城,將當地也合理開發起來。”
“昆侖洲嗎”朱棣畢竟是少有的海洋視角皇帝,故此朱高煦一開口,他便把諸國的共同利益給拿到了桌面上。
在東洲和北洲乃至整個南洋和東洋貿易都被大明壟斷的情況下,昆侖洲似乎成為了大明麾下藩屬國最后的一塊棲息地,亦或者說是他們狂歡的樂園。
“滿剌加海關去年的文冊里,各國商船一共繳納了二十二萬四千余貫稅收,其中六萬余貫是正常商稅,剩下的基本都是金銀等商稅。”
“換而言之,他們每年從昆侖洲獲得的金銀數量在一百八十萬貫左右。”
朱高煦輕描淡寫的說出了各國在昆侖洲的蛋糕情況,而這還只是大明統計到的,如果算上走私的,那恐怕比這還要多。
“昆侖洲金銀那么多”
朱棣都被各國的蛋糕給饞到了,瞧他那模樣,朱高煦點頭解釋道
“很多,但開發那里也并不容易,況且他們賺取的金銀,大部分也都通過貿易的形式進入了朝廷的口袋里。”
“別的不說,單說去年的抗瘧粉就獲利七千余兩黃金,可見當地瘧疾肆虐到了何種程度。”
“維持木骨都束的官場是為了方便通往麻林地,而昆侖洲的宣慰司則是為了看住各國商人不會前往東洲攪亂朝廷在東洲的利益。”
“現在看來,昆侖洲的蛋糕足夠他們吃很多年,當地的人力也十分充沛。”
“各國這次來朝貢,估計也是希望朝廷能在麻林地修建官場或千戶所,同時增加物資運輸,以及降低抗瘧粉價格。”
朱高煦準確的說出了各國的三個需求,而這也是各國現在最急切希望大明能做到的事情。
各國雖然都有船隊,但他們的船隊運力加起來也不過十幾萬石。
與船隊相對應的,是他們在中非的十幾萬奴隸和上萬軍隊。
這些奴隸和軍隊每年要消耗七八十萬石糧食,憑借他們的船隊,一年頂多能滿足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還是需要大明來解決。
由于日本也加入到了昆侖洲掘金運動中,因此當地的人口和奴隸數量不斷增加,糧食價格也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