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的宮城周長六里,城高二丈,厚一丈八尺,城池由燕山左、右衛的王聰、陳武等人拱衛。
城內有園林、宮室群、濕地、湖泊、河流,可以說就是一方安靜的小世界。
現如今朱棣、朱高熾、朱高燧、朱瞻基、朱瞻坺等人都居住其中,侍奉他們的宮女太監合計二千二百余人,但俸祿都由內帑來出。
“這么大”
看到大明宮第一眼,朱瞻壑的反應就是太大了,隨后便是維護所需。
“這么大的城池,得花多少錢才能維護得過來啊”
面對朱瞻壑的問題,鄭和輕笑道“差不多八十五萬貫。”
“我爺爺還有錢嗎”朱瞻壑詢問起這個現實的問題,畢竟內帑的收入主要就是戶部撥給的二百萬貫,以及報社的收入罷了。
如今自家父親依舊在紫禁城住著,加上還需要維護南京紫禁城,那能留給大明宮的錢糧能有多少
“殿下這次回宮,沒發現宮中宮人少了許多”
鄭和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直接詢問朱瞻壑。
見朱瞻壑點頭,他這才解釋道“皇后殿下將紫禁城宮女及太監數量控制在一千五百人,算上庖廚也不過一千七百人。”
“加上陛下崇尚節儉,故此北京宮城每年消耗也不過才四十余萬貫,算上南京維護的二十萬貫,尚有一百八十余萬貫可供支配。”
“陛下每年調撥一百五十萬貫給大明宮,僅留下三十余萬貫給宮城。”
“如此一說,殿下應該能明白了吧”
鄭和一番解釋,朱瞻壑算是清楚了。
對于自家父親節儉的事情,他自小便知道,反正在他印象中,送往春和殿的飯菜基本沒超過五道。
相比較之下,乾清宮和前寢宮的飯菜基本都在十幾道和七八道左右。
自家父親對自己節儉,倒不要求旁人節儉,這確實很難得。
當然了,這個所謂節儉也就是對比皇家及親王罷了,如果對比百姓,那朱高煦吃的也是極好的。
在朱瞻壑還沉浸回憶中時,他們的馬車也來到了大明宮的城門處。
在經過盤查后,朱瞻壑下了馬車,走入宮城內,乘坐早有準備的步輿前往了大明宮的養心殿。
盡管大明宮的修建沒有頤和園與圓明園耗費錢糧,但大明宮內的山水風景也是一絕,不然頤和園也不會在這里選址。
城內的山水湖澤波光粼粼,有人乘船在湖上捕魚,而這些新鮮的魚會在第一時間被做成佳肴送往養心殿。
除了魚獲,城內還有一片千余畝的草場,其中散養牛羊牲畜,專供屠宰。
乘坐步輿穿過金磚鋪設的廣場,又穿過高大寬闊的長廊,不多時步輿便停在了一座宮殿門前。
朱瞻壑走下捕魚,殿內也傳出唱禮聲。
“太子殿下求見”
“宣”
班值太監得到回應,側身讓出位置,并對朱瞻壑作揖。
朱瞻壑頷首打了招呼,隨后帶著鄭和走入殿內。
這宮殿不算大,畢竟也不用上朝。
走入其中,朱瞻壑便見到了坐在桌子前的朱棣,以及坐在一旁的朱高熾、朱高燧、朱瞻基、朱瞻坺等人。
“爺爺,大伯、三叔、大兄、坺弟”
畢竟自小學習,雖然比不得那些儒生在禮節方面面面俱到,但朱瞻壑也算是宗室中懂禮貌的那批人了。
“添兩副碗筷,瞻壑你與馬和坐下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