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西南事終
“這就是天朝的火車嗎”
“嗚嗚”
刺耳的汽笛聲響起,看著遠處一輛火車拉拽數節車廂的貨物向東方行駛,被足利義嗣派來大明參加即位大典的足利義教內心充滿震撼。
滿載貨物的火車速度并不比馬車快多少,可這種不需要馬匹就能拉拽數十萬斤貨物的存在,對于各國使臣來說只存在于神話中。
通往天津的官道上,先后離去的各國使臣都看到了一輛又一輛的火車,有的時候就連他們也懷疑,大明朝是不是真的是上天之子。
“總有一天,我們也要造出這樣的東西”
一時間,日本、朝鮮、暹羅、滿剌加、占城、甘孛智等國的使臣紛紛許下了這樣的豪言。
中原向來是四周的風向標,對于大明朝的政策,各國毫無疑問都會耗費大力氣去研究。
從一開始的火器、寶船,再到現在的火車,他們只感覺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
帶著震撼,他們抵達天津并乘船出海,向著自己的國家踏上歸程。
北京安定門外,上萬騎兵旌旗招展,兩班文武紛迭而至。
“好了,都滾回去吧,等我凱旋歸來”
各省的工場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尤其是北方的工場更是崛起十分迅猛。
在他走后,朱高熾和朱高燧才乘坐象輅向王府駛去。
困擾洪武三十三年的錢荒問題,不到十七年就被他極大緩解,而且就當下的情況來說,恐怕只需要幾年,錢荒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很快,一萬騎兵與兩萬輔兵開始北上。
大明朝的軍費從一千八百萬貫驟降一千四百萬貫,省下來的四百萬貫并沒有存著,而是投入到了市場中。
馬背上,朱棣眺望這支威武之師,盡管知道這次北征的耗費不淺,很有可能徒勞無功,但他還是決定北上,不給馬哈木休養的機會。
“爹,大伯二叔、三叔,我們走了。”
反倒是朱高煦擔任太子以來,凡是朱棣想的,朱高煦基本上都能滿足他,亦或者幫他想辦法。
要知道一身甲胄起碼六十斤,以朱棣五十八歲的年紀,穿戴一身六十斤的甲胄在漠北奔走數千里,如何讓人不擔心
“老二,你看看他們這兩人。”
四月初三,朱棣率領燕山左衛,肇州左衛北上,大寧、渤海、遼東三個都司也各自集結兵馬往海喇兒靠攏。
“是啊爹,您別太逞能了,朱能他們又不是不行。”
“老大和老三不知兵,您別聽他們的,照您自己想法來就行,您的身體我清楚,再來兩次都沒事。”
三都司各自征募民夫,調派糧草,通過惱溫江和陸路往海喇兒輸送糧草。
“爹,這次北征,您照顧好身體。”
對于朱棣的政策,朱高熾基本只同意修運河、梳理黃河、疏通吳淞江這些惠民的政策,其它政策一概與朱棣唱反調。
隨著他話音落下,指揮兵馬的朱能當即下令大軍出征。
朱瞻基與朱瞻壑穿戴甲胄策馬而來,與朱高熾、朱高煦他們作揖。
朱高煦擺擺手,朱高熾憋著一肚子話,見朱高煦一點不擔心,便忍住了話癆,眼巴巴看著朱瞻基他們作揖北上而去。
不多時,原本熱鬧的安定門瞬間就冷清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