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內,朱高煦拿著戶部遞來的查獲入庫所得做出評價,戶部尚書郭資聞言也作揖道
“陛下,這筆錢其實可以用作西北鐵路的修”
“西北鐵路確實要修建,但不是現在,等路線勘察好再說。”
朱高煦打斷,隨后將目光放到了郭資身旁坐著的工部尚書黃福身上。
“黃福,去歲讓你前往陜西、甘肅找尋的礦藏,情況如何”
“回陛下,咸寧縣的大西溝鐵礦已經找到,只等調配錢糧就可以募工開采。”黃福作揖回答道
“此外,甘肅等府的鐵礦、煤礦都已經找尋到,與大西溝鐵礦一樣,調配錢糧即可開采。”
黃福的回答讓朱高煦滿意頷首,山西及西北的礦,是西北富裕的基礎。
這些礦很早就有人發現,只是因為運輸不出去,故此沒有大面積開采。
一旦有了鐵路,那這些地方的資源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流入崤山以東的中原大地。
“先招募足夠數量的鐵礦工,對鐵礦進行開采,同時修建水泥場、火藥場來制作水泥和火藥。”
“西北之地偏遠,礦工工價不可能按照山西和北直隸的工價給,就按照每日百文撥給吧,至于水泥和火藥則是按照每日五十文撥給。”
朱高煦給陜西和甘肅定下了工價,這讓黃福不免作揖“陛下,是否定太高了”
黃福這話不假,在陜西和甘肅,當地工價十分便宜,哪怕是礦工工價,也鮮有超過每日四十文的。
現在官營進場,一給就是一百文一天,一年下來就是三十六貫半。
要知道即便是陜北這種荒僻之地,糧價也頂多就是每石五百文罷了。
按照朱高煦制定的工價,如果陜北開礦募工,一個礦工一年的收入就足夠買七十三石米,足夠養活十幾口人。
以甘肅和陜西的人口,當地如果能三十萬礦工崗位,那當地的百姓都能依靠礦產吃飽了。
至于水泥場和火藥廠的工價,也基本比當地普通工人多出兩倍多。
黃福知道從海外獲取金銀必須要以基建的方式發錢,但也不能這么發啊。
“就按照這個工價,反正朝廷還有賺頭,只是賺多賺少罷了。”
“鐵礦先開工,錢糧我會讓戶部調撥給你,你不用擔心。”
朱高煦并不認為工價很高,或者說是國情不一樣。
大明每年從海外流入的金銀有七百余萬貫,黃金存下后還有最少五百多萬貫的資源可以鑄錢使用。
這筆錢如果發給整個大明百姓,那每個百姓每年都能得到五十幾文,能讓一口人舒服過十天,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上漲。
全部發給百姓自然不現實,但投入工業,將大明的農業人口轉為工業人口卻十分值得。
英國和西班牙同樣從美洲掠奪白銀黃金,西班牙無法開啟工業化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他們并沒把掠奪而來的金銀投入生產中。
大明不能步西班牙的后塵,故此朱高煦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極大推動大明朝的工業進程。
世界人口市場有三億,如果大明能吃下著三億人口市場,那其它國家就很難有翻盤的機會。
該打的仗已經在永樂年間打完,現在朱高煦要做的就是發揮祖傳手藝,開荒種地、研究技術,科技創新。
想到這里,朱高煦詢問郭資“新作物的推廣如何”
“新作物已經在西南山區和東北、西北種植,面積不算大,不足一千四百萬畝。”
郭資如實匯報,朱高煦并不覺得這樣的速度慢,頷首贊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