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遷徙二十幾萬漢人,就足夠同化這四十多萬蒙古人,漢人的同化能力就是如此。
屆時可以打工養家,誰還會和領主們起兵造反呢。
朱高煦摸摸八字胡,隨后將目光繼續放在郭資身上“國庫的情況如何”
“入歲以來,東洲持續輸送金銀銅錠,眼下除黃金外,尚有白銀及舊錢、新錢近二千七百余萬貫。”
“此外,如今既然是新朝,那是否要將永樂通寶更換為洪熙通寶”
郭資回應了朱高煦,順帶還詢問了錢幣的問題。
歷代君王即位后,都會制作新錢,但朱高煦并未下達鑄造洪熙通寶的旨意,所以郭資特意詢問。
“暫時不用,繼續鑄造永樂通寶就行。”
朱高煦并不著急鑄造新錢,在他看來,如果百姓日子過得好,那自然記得如今是洪熙年間,而不需要新錢提醒。
如果百姓過得不好,那他鑄造再多的錢也沒有用。
想到這里,朱高煦詢問道“兩京鐵路還有多久才能完工”
“大約三年。”郭資畢恭畢敬回答,朱高煦聞言頷首道
“國庫既然充裕,那我準備先修西北鐵路的北京至萬全、大同段。”
“這段鐵路六百里,工部的報價是三年二百四十萬貫,造價并不算高。”
“如果這段鐵路能修通,那山西北部的煤炭就能在兩京鐵路貫通的同時,將源源不斷的煤炭運往江南,提早實現煤場自給自足,并解決江南百姓的柴火問題,你以為如何”
“自然可以”郭資不假思索的回答。
在他看來,皇帝既然說的那么詳細,顯然這件事情是肯定要辦的。
雖說房山的煤炭已經通過鐵路運往了北直隸南部和山東西部地區,但總體來說房山的煤礦產量并不足以滿足當地的需求。
當然,這其中也涉及房山沒有鐵路,還需要用馬車運煤導致效率低下。
故此在同意山西北部鐵路的時候,郭資也建議道
“陛下,臣建議修建一條房山通往北京東站的鐵路,再修建一條從永平府灤洲鐵礦連接永平站的鐵路。”
“如此一來,灤州鐵礦和房山煤礦就可以直接通過火車運往京城,再中轉前往南方。”
郭資的提議讓朱高煦拍了拍腦袋“倒是忘記這件事了”
朱高煦有些懊惱,自己應該早早想到這些事情才對,只可惜這段時間太忙了,居然連這些事情都忘記了。
想到這里,朱高煦對身旁的亦失哈交代道“與工部說清楚,主干線修通后,主干線兩側的礦區都要修建鐵路來運輸資源。”
“批不批是朕與戶部的事情,但工部必須勘察上奏。”
“奴婢領旨”亦失哈應下,朱高煦見狀也將目光繼續放在郭資身上
“朝廷眼下,每年要消耗多少國庫的庫存錢糧”
“這”郭資頓了頓“去年是六百萬貫,今年至如今已經消耗四百三十余萬貫,到歲末估計會達到七百萬貫。”
“如果明年西北鐵路的山西段,加上房山、灤州等地鐵路開建,估計會高達八百萬貫。”
“以國庫的情況,大抵能撐三年左右。”
“不過三年后兩京鐵路和山西北部段竣工,屆時會降低至五百余萬貫。”
“若是房山、灤州等地鐵路也能竣工,應該會下降到四百萬貫。”
“以國庫每年的財政增長來看,屆時只要沒有大的戰事,每年的缺口估計也就在一百萬貫左右,持續三四年就能漸漸平行。”
“當然,這是建立在西北鐵路不開建的情況下,若是西北鐵路也開建,那缺口興許會擴大到三百乃至四百萬貫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