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平日里就能異口同聲高唱軍歌的人,此刻的武官們異口同聲,聲音洪亮。
雖然他們的人數只有文官的四分之一,但真正喊出聲音的時候,他們的聲音比先前文官們的規模大上了好幾倍,整個武英殿廣場都回蕩著他們的聲音。
他們重復不斷的喊冤,便是殿內的朱高煦都感到了煩躁,更不用提在他們身旁的那數百文官了。
“陛下,孔府乃圣人子弟”
“陛下,程匯元此事”
一時間,兩方似乎在比誰的聲音大,似乎誰的聲音大,誰就有道理一般。
兩方之間在呼喊中漸漸有了火氣,最后也不知道是誰先動手,總之場面一下子混亂起來了。
“完了,老三我們走遠點,別被牽扯進去”
朱高熾一看文武官員的口角之爭發展為拳腳之爭,當即便拉著朱高燧要躲遠點。
雙方互毆的場景十分混亂,渤海派的武官年紀普遍在四十五到六十左右,數量只有文官的四分之一。
由于明初的科舉都要考校騎射拳腳,故此雙方剛開始打起來的時候,文官還能隱隱占據上風。
只是隨著武官們反應過來開始結陣,當下他們就拿著手中笏板充作兵器,對著文官左右開弓。
數百名文官被上百名武官分割包抄,一頓亂打,整個武英殿廣場似乎成為了角斗場。
笏板打斷了就用皮帶,皮帶斷了就用拳頭、用牙。
漸漸地,廣場上的文官們開始朝著殿門和宮門處的大漢將軍喊話。
“你們站著干什么”
“還不快來誒唷”
話還沒說完,一名御史臉上就挨了徐晟一拳。
雙方漸漸從互毆變成武官有組織的對文官毆打,站在殿門的大漢將軍們眼觀鼻鼻觀心,壓根沒有出手的意思。
武英殿內,亦失哈站在窗口瞧著這一幕不免咋舌“陛下,若是您再不出去,恐怕要鬧出人命了。”
“這群夯貨”
放下朱筆,朱高煦發了一句牢騷便站了起來。
雖然是牢騷,但就他坐了半天不動來看,他心里還是偏向自己人的。
走到武英殿門前,朱高煦便瞧見了整個廣場上是上百名武官結軍陣追著數百名文官在打,地上散落著斷裂的笏板、皮帶,被踩得不成樣子的烏紗帽和殘缺的官袍。
“打凈鞭”
朱高煦對殿門的大漢將軍開口,聞言兩名大漢將軍立馬取下腰間的凈鞭,上前來到臺前揮打凈鞭。
“啪”
空氣中凈鞭的炸響傳遍了整個廣場,但除了少部分人停下,其余人依舊在窮追猛打,亦或者亡命奔逃。
直到少部分人把大部分人拉住叫醒,他們才停下了單方面毆打的舉動。
“陛下”
前一秒還在打架的群臣顧不得自己狼狽的模樣,鼻青臉腫的跪下作揖。
“打啊,怎么不打了”
朱高煦走下武英殿的第三重高臺,來到二重高臺看著眾人。
“你們把這里當什么菜市口嗎”
他呵斥眾人,眾人紛紛低下頭。
“尤其是你,徐晟”
朱高煦忽然叫到徐晟的名字,徐晟嚇得縮了縮脖子。
“凈鞭都響了三輪,你那拳頭還能揮出五輪,打仗的時候怎么不見你這力氣”
朱高煦冷著臉呵斥,徐晟聞言當即作揖道
“殿下,是他們先動手欺負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