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北上以后,并沒有將他們從江南帶往北京,而是將他們留在了明孝陵的甌寧王府。
如今他們也有四家二十七口人,吃穿用度皆不缺。
朱允炆要是知道,高低得給朱高煦磕一個。
對于朱標這一脈,朱高煦根本懶得去收拾他們。
歷史上被朱允炆提拔,并且存活下來的官員并不少,結果朱祁鎮在釋放了吳庶人和建庶人之后,對朱允炆歌頌的許多江南官員和富戶壓根沒管這群家伙,反倒是朱祁鎮和朱見深對他們還算可以。
被放出后,兩家也有十八口人,還能雇傭六名女奴。
只可惜再往后就因為宗室人口太多,對他們沒有關注了。
就這種管理方式都沒人扶持造反,朱高煦只能說這群江南士大夫還真是朱允炆的好忠臣
“別想那么多了,這兩年好好休息,等過幾年東北鐵路通車,您想出征幾次就幾次,兒臣絕對沒有什么可說的。”
朱高煦起身拍了拍屁股上不存在的灰塵,笑著道“前提得養好身體。”
“你自己倒是真的要養好身體。”朱棣沒好氣道
“你給我的手書我看了,怎么,你還真的準備對孔府下死手”
朱元璋和朱棣都瞧不上曲阜孔府,但在即位后,他們無一例外都選擇了賞賜曲阜孔府,因為這是籠絡讀書人的手段之一。
朱高煦即位后,他對孔府采取放任不管的態度,那時朱棣就感覺不對勁了,如今才過去不足一年,這孔府就要在洪熙朝坍塌了,不免讓人覺得唏噓。
“朝廷缺錢,修鐵路、黃河清淤、疏通運河都需要錢,剛好這孔府又撞到槍口上了,收拾了還能獲得一波山東民心,既然如此,那何必要留著他們呢”
“況且,現在的學子,大部分還是以新政為主,雖說也輔修四書五經,經史典籍,但又有誰真的會為了書本上的一個人而死呢”
“唐太宗說過,民心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古往今來,許多君王乃至李世民都將這個民視為每個時代不同的豪強士紳,而今時代變了,盡管民的主體還是他們,但在我這里,民即是天下人,不論高低貴賤。”
“此舉,也算是為我天家積德吧”
朱高煦已經預料到了日后的思想與現實碰撞,所以才會說積點德,希望后人念自己一點好,別把自己搞得絕嗣了。
這聽上去略有幼稚,但人就是這樣,年紀越大,反而越相信什么因果報應。
“好了,你自己回你的紫禁城待著吧,你要對孔府下手,接下來有你忙的了。”
朱棣深知自己說服不了朱高煦,只能提醒他好好應對接下來的風波。
對此朱高煦頷首表示清楚,又瞥了一眼門外“您這兩個孫子,這次表現如何”
“嗯”朱棣捋了捋胡子,略微思考后給出答案
“太年輕,就這次表現來說,瞻基比瞻壑稍微成熟些,瞻基能帶幾千人,假以時日指揮數萬也不成問題。”
“至于瞻壑,成長倒是不錯,當個千戶官也綽綽有余,更進一步還得細看日后。”
“你這軍校還是有用的,現在軍中七成以上武將都是你那軍校走出的人才,比我當年好多了。”
朱棣稍微遺憾的就是自己的班底不如朱高煦,亦或者說他不如朱高煦會帶人。
朱高煦手下走出了孟章、王義、陳昶、徐晟、傅讓、楊展、張純、鄭峻這一堆人。
反觀自己,除了張玉、孟善、朱能可稱大將外,其余的就只有張輔、孟瑛、李遠、李彬能看了。
兩者看上去數量差不多,但年紀差距可太大了。
這兩年,燕府將領先后去世,能挑大梁的只有朱能、張輔、孟瑛他們幾個。
反觀渤海一派除了中立的陳亨以外,其余人各自活得好好的。
想到這里,朱棣又不免郁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