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把控輿論
“嗚嗚”
似乎是朱高煦在廟堂的呵斥起了作用,接下來的幾日里,彈劾吳高的人數直線下降。
與此同時,隨著時間來到洪熙四年歲末,兩京鐵路最終修抵應天府江浦站。
兩京鐵路的通車毫無疑問代表著南北溝通的進一步加深,這是除京杭大運河外,第二條能溝通南北的快速通道。
不過相較于京杭大運河的水運,鐵路的速度比其快了三倍不止,所節省下來的時間成本更多。
盡管當前的火車票價并非一般百姓能負擔得起,但對于商賈們來說,南北商品快速流通帶來的利潤更為豐厚。
例如布匹,原來從江南與北平做一次生意大概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跑一趟運河能賺取三百貫。
現在改運河為鐵路后,江南與北平做一次生意,來回只需要十天時間,能賺取二百貫。
單趟的利潤下降了,但總體的利潤卻提高了。
原本一年能賺三千六百貫,現在能賺七千二百貫。
黃福說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朱高煦聞言頷首道
“元宵過后,漠北、京津、四川、中原四條鐵路同時開工。”
“傳旨意,國債正月十六兌換債券及利息,同時停止鐵路債券的發行。”
只是不等戶部稍微喘口氣,洪熙五年的到來也意味著他們的負擔將更為沉重。
郭資將大明的財政情況全盤而出,由于大明的國債是三年制,而今也剛好發行三年時間,所以連本帶利需要償還一百三十八萬貫。
北方的牛羊煤炭能快速運抵江南,南方的糧食布匹則是快速送抵北方,兩者商品相互往來,進一步加深了南北溝通。
在這種環境下,大明報上也出現了一篇專門寫了土地投資的文章。
“臣領旨”
隨著散朝,大明每季度刊發一次的大明報也開始八百里加急送往地方。
大明二千四百家銀行,從未有一天像今日這般熱鬧。
“在此之前購買的,依舊按照三年連本帶利兌換債券的政策兌換。”
看著那些兌換本金和利息的人,許多人懊悔不已,痛恨自己的短視,也痛恨朝廷突然停止國債的發行。
對此,郭資和朱高煦都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妥,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在下一盤棋。
習慣性看報紙的百姓得知今日開始結清第一批的國債本金及利息,并且停止發行鐵路國債后,許多手中有閑錢的百姓紛紛前往了銀行看起熱鬧來。
“臣領命。”
“去歲,朝廷行政支出二千八百五十萬貫,六軍都督府軍餉及軍費支出一千九百六十七萬貫,政策鐵路上支出六百二十萬貫,合計五千二百四十九萬余貫。”
不過在此之前,這國債的利息還得調整才行,不然百姓大量買入會導致朝廷支付不起這5的高利息。
隨著兩京鐵路的完工,戶部的負擔也輕松了許多。
許多人前往兌換本金和利息,也有的人試圖搶購國債,但卻被宣布已經停止發行,氣憤的捶胸頓足。
有些東西隨處可見的時候無人珍惜,等它有了稀缺性的時候,所有人便會像聞到血的鯊魚般蜂擁而至。
“工部,漠北鐵路勘察如何,是否可以開始修建”
文章中以河南舉例,在永樂、洪熙大搞西北人口和江南人口遷入河南前,河南人口不過二百萬,耕地也不過二千七百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