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初創的縣衙中,除知縣、佐貳副官、首領官等數量很少的“朝廷命官”之外,大量的日常行政事務是由各房、科中的吏書來完成的。
吏書為吏員與書算的合稱,其中吏員是由朝廷任用,在吏部注冊,地位低于官的公職人員,大致相當于后世的公務員。
書算包括書手、算手,書手又有主文、貼書等多種稱呼,是從百姓中僉雇,輔助吏員辦理文書、會計事務的人員,大致相當于后世的事業編。
雜役多從事跑腿、緝捕盜賊、收稅等苦力工作,大致相當于后世的輔警。
隨著永樂新政推行,原本的縣衙也經過整頓改制,不再存在書算和雜役,整個縣的編制分為一名知縣,一名縣丞,一名主簿,六名六房典史、六名六房司吏,一名縣教諭、一名縣巡檢使,合計十七名正九品以上的主官。
主官之下,是規模二百余人的縣吏員和村吏,以及規模從一百到三百不等的兵馬司員。
縣吏主要在縣衙的各房科中辦事,處理案牘文移事務。
村吏主要就是在村鎮上擔任鎮長、里長、糧長等職位的吏員,主要負責收稅和招工修建和人口統計等事務。
兵馬司員主要負責城內捕盜,巡視街道,以及巡視城外官道等事務。
朝廷將五人以下規定為盜,五人以上規定為匪。
盜由兵馬司處理,匪由軍隊出面,分工明確。
在縣衙大堂兩側,衙門會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房,政務較為冗雜的縣還從中分出糧科、馬科等。
此外縣中的官學、巡檢司、稅課局、遞運所、水馬驛、河泊所、倉庫、閘壩等機構均設有吏。
吏員在公務執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大明朝以主官決策,吏員執行。
大量的刑名、錢谷、行移文書等工作是依靠吏員來完成的,自然這也給了吏員作弊弄權的空間。
由于許多具體的行政事務實際上是由吏員負責實施的,因而一旦出現問題,也首先以吏員是問。
新政中規定,如出現集體職務犯罪,首先要追究吏員的責任,自下而上進行追究。
當然,吏員也不是那么好當的,每三年考核一次,考核失敗則發放三個月的俸祿,剔除縣衙。
朱瞻壑被授予的職位是六房之中的戶房,而戶房有典吏和司吏各一人,麾下有吏員三十余人。
其中的倉攢吏就是倉庫看管員,各房取用物資,都需要倉攢吏驗證文書并簽字后才能取出物資。
“你來也是好的,以你的情況,我也不擔心你缺錢,讓不缺錢的人看管錢糧,這是最好的。”
江淮為朱瞻壑倒了一杯茶,笑著推給他,同時眼神詢問意見。
“這差事有些得罪人,不過我也不怕。”
朱瞻壑知道這差事得罪人,不過他來這里就是磨練的,所以也不怕得罪人。
“好,這是你的腰牌,好好干吧”
江淮似乎早就預料到朱瞻壑會這么說,故此連腰牌都準備好了。
連同腰牌一起被推出來的,還有一把掛著木牌的鑰匙。
“我給你買了一處二進出的小院,不過五貫錢,倒也不算貴,算是償還當年的一部分恩情,你就不用推讓了,常服什么的都在里面給你備好了,你入住就行。”
“另外戶房的典吏叫做高觀,司吏叫做房繼,兩人怎么樣我不說,你自己感受就行。”
江淮沒給他提示,朱瞻壑也不需要“行,那我先去休息了,明日就上任。”
“不用,你先休息十天,熟悉熟悉南甸縣,然后再上任“
“如果三個月后你還沒走,到時候我帶你去見隴川伯。”
江淮解釋一番,朱瞻壑也點頭表示清楚,隨后轉身向外走去。
在他走后,一道身影從屏風后走出,眼神復雜道“我是真沒想到,你真的認識太子。”
這身影是高觀,而他雖然早就知道太子會來,但沒想到太子和江淮的關系那么好。
“你也好好準備吧,明年科舉考個舉人回來,反正現在有了他,你也能輕松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