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也到該用午膳的時候了,你們去大庖廚吃了午膳再來處理政務吧。”
朱高煦起身向著偏殿走回,群臣紛紛作揖唱聲,而后退出了武英殿。
在他們走后,朱高煦走回到了偏殿中坐下,亦失哈為他斟茶,同時說道
“這王回與徐碩認識,但兩人的政見卻是南轅北轍。”
朱高煦頷首,同時點評道
“徐碩還是注重實干,王回卻不管這些,他要的只有支持。”
“另外就今日可見,新政下的十年教育還是太輕視了國學,這點得加強才行。”
“國學若是不強盛,那想要以文化來同化四夷便會困難,大明朝不能成為身子強壯而腦袋愚笨的莽夫。”
“奴婢會去禮部提醒的。”亦失哈應下,朱高煦也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與短須。
“近來我父親忙碌何事”
“太上皇在休養身體,不過就大明宮的御醫匯報來看,太上皇的身體十分健康,并無大礙。”
亦失哈回應著朱高煦,朱高煦也頷首道“身體不錯就行,讓他好好修養,另外漠北鐵路的修建也時常要告訴他進度,給他盼頭,平日里也能高興些。”
朱棣六十四了,按照歷史上來說,他應該是在六十一二歲的時候重病一場,并大概預感到了自己很有可能活不久了,因此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連續發動了三次北征。
不過在當下,朱棣興許是因為退休的比較早,故此身體還算健朗,也沒有什么疾病纏身。
在朱高煦心里,他還是希望朱棣能活久一點的,畢竟能與自己談心的人越來越少了。
想到這里,他呼出一口濁氣,閉目養神片刻后,便開始著手處理內閣經手的奏疏了。
在他處理奏疏的同時,走出武英殿,前往大庖廚路上的王回與徐碩也故意放慢了步調。
楊溥等人雖然察覺,但并不想逗留,快步離開。
瞧著他們走遠,王回這才停下腳步,皺眉看向徐碩。
“孟明,你應該支持我才對。”
王回在說剛才的事情,徐碩聞言表情復雜,但還是解釋道“這件事我支持也無用,況且我為何能在武英殿理政,你應該比我清楚才是,我要做的是幫陛下說話,而非幫你。”
“我若是幫你,那并非幫你,反倒是害了你。”
“話雖如此,但也不用說的那么言之鑿鑿”王回打斷。
“難道我說的有什么不對的”
徐碩在解釋,可王回卻生氣他沒偏向自己一點。
兩人都是位高權重之人,誰又能忍受被人針對
哪怕是昔日竹馬兄弟,來到這廟堂上也得分清楚你我才行。
“你別忘了,你我出生山東,卻歸屬渤海,你要展現你的清高我不攔,但你好好考慮考慮,大明朝的擔子是我們這群人在挑著,不然光憑江南那群蟲豸,恐怕現在連新政都推行不動。”
王回說的有些難聽,徐碩聞言直接對不遠處的武英殿抬手作揖。
“大明朝的擔子只有陛下能挑,陛下能帶出老人,也能帶出新人,你們好自為之”
話音落下,徐碩越過王回往大庖廚走去,王回瞧著他背影盛怒,卻又不敢直接反駁,只能忍著脾氣跟在他身后。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