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說完了,便向后退了一步。
朱高煦見他如此,也只能開口道“也就是說,三個月后差不多東北鐵路就能通車,半年以后漠北鐵路就能通車是吧”
“回陛下,是如此”黃福作揖應下,同時補充道
“明年東北、漠北、中原鐵路完工,屆時還有四條鐵路在繼續修建。”
“大約在洪熙十三年,現有所有鐵路都能通車運行,但屆時每年的維護費用就高達三百萬貫,這還不算鐵道兵馬司的軍餉。”
“如果算上,那維護費用大概在每年五百萬貫左右。”
“至于這些鐵路的情況,當下除了兩京鐵路盈利以外,其它鐵路都處于收支平衡的狀態。”
因為票價定的比較高,所以這些鐵路不太可能出現虧損的情況,最差也是收支平衡。
如此可見,在限制人口流通的情況下,鐵路主要還是靠貨運賺錢。
朱高煦不可能放開人口流通,要是他敢放開人口流通,那西南之地那些被強行遷徙過去的人口肯定會一窩蜂涌回江南。
即便他們最后會被江南的階級固化而趕回西南,但這需要的時間太漫長了。
江南的資本苗頭已經很明顯了,他們在昆侖洲擁有上萬人的武裝力量,以及二十余萬的采礦奴隸。
當然,他們的這點力量也不過就是朱高煦抬手之間即可覆滅的存在罷了,他真正擔心的還是官商勾結。
因此,他一直讓劉勉和胡綸監視著江南方向的官員,但凡有不對的苗頭,他會立馬把這群人連根拔起。
“事情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朱高煦示意黃福離開,黃福也沒有逗留,作揖行禮后便離開了這里。
在他走后,朱高煦這才對身旁的亦失哈吩咐道“叫郭資和夏原吉過來。”
“是”亦失哈應下并走出殿內,不多時就帶著夏原吉和郭資走入殿內。
二人在朱高煦賜座后坐下,緊接著便被告知了召他們前來的來意。
“漠北的鐵路和東北的鐵路在明年七月左右就能修通,而漠北的阿力臺勾結了把禿孛羅、太平、馬哈木準備對朝廷下手。”
“我的意思是先下手為強,集結山西、陜西、大寧、渤海、遼東和燕然的所有騎兵,一戰定乾坤”
朱高煦告知了夏原吉與郭資自己的意思,二人聞言也十分震動。
經過朱棣四次北征,他們本以為漠北已經消停了,但現在看來這群狼崽子始終還是養不熟。
“殿下,若是如此,那此次出動的騎兵數量恐怕”
夏原吉還在沉吟,朱高煦卻直接給出答案“十萬騎兵。”
沒錯,經過永樂、洪熙合計二十四年的積累和馬政改革,大明朝如今的騎兵數量已經十分恐怖,全國騎兵數量達到十六萬,而朱高煦提及的這些地方便有十萬騎兵。
阿力臺和馬哈木不就是以為自己有了十萬騎兵所以才和大明叫板嗎
既然如此,那大明也從海喇兒拉出十萬騎兵,讓他們知道什么叫做鑿穿漠北。
“出動如此多的騎兵,所需民夫和挽馬都不在少數。”
“臣以為,漠北廣袤,若是戰況陷入焦灼,那以朝廷的財政情況,恐怕并不能負擔此次遠征后續的補給”
夏原吉皺眉建議,朱高煦聞言皺眉看向郭資,郭資也是眼神躲閃,顯然都不太希望打這一仗。
盡管有了東北鐵路和漠北鐵路,江南的物資可以運送到漠北地區,但運送到海喇兒只是開始,明軍要出擊,自然是從海喇兒向西征討。
漠北從東向西三千余里,十萬騎兵一人三馬的情況下,每個月最少消耗二石豆、二斗軍糧。
如果是七月出征,打到十月結束那還算好,一旦超過十月,那補給難度就立馬加大了。
運送六石豆和六斗軍糧前往三千里外,那最少需要兩名輔兵,四匹挽馬拉拽十石豆,兩石軍糧才足夠。
也就是說打三個月時間,需要二十萬石軍糧,一百萬石豆料。
二十萬石軍糧也就是二百萬石稻米,除此之外還有醋布、鹽晶、干菜等等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