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折騰他”
武英殿內,朱高煦從未如此無語過。
他們父子到底是誰折騰誰,怎么弄得像是自己逼老頭子北征一樣。
“此事是太上皇提出來的,他當下身體還健朗,身為人子,父命難為。”
朱高煦一邊說,一邊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老實說如果不是老頭子自己想北征,這次的北征朱高煦本來是準備安排孟章、朱能率大軍出征的。
“若是如此,那臣現在就去規勸太上皇”
盡管夏原吉很少與朱高煦爭辯,但他與朱棣爭辯的次數卻并不少。
當然,每次都是夏原吉不同意,然后朱棣召朱高煦去為他的政策收尾。
在夏原吉看來,朱棣馬上就六十六歲了,這個年紀實在不應該北征。
“你若是能勸好太上皇,那倒也省了些事情。”
朱高煦可不準備攔著夏原吉,盡管他不認為夏原吉能說服朱棣,但不讓夏原吉試試,旁人還真以為是他想讓朱棣北征呢。
這般想著,朱高煦也就不與夏原吉爭辯了。
作為燕府舊臣,郭資見狀也作揖行禮,跟著夏原吉往大明宮方向尋去。
瞧著二人的背影,朱高煦輕笑搖頭,已經想到了老頭子被夏原吉纏上后的場景。
“陛下,禮部尚書宋禮求見。”
夏原吉他們才走了不到一字時,便有班值太監前來通報。
朱高煦頷首,亦失哈便開口道“宣”
不多時,六十多歲的宋禮便走入殿內,對朱高煦作揖道
“臣,禮部尚書宋禮,參見陛下。”
“所來何事”朱高煦放下朱筆,吐出一口濁氣詢問。
面對詢問,宋禮再度作揖道
“日本、朝鮮、暹羅、亦力把里、占城、甘孛智、滿剌加、丁加盧、彭亨、勃泥、蘇祿、大泥、滿者伯夷、亞齊等四十六國使臣、商人共計三千七百人已經抵達南京。”
“剩余東國、北國、南國、帖木兒、黑羊、白羊、米昔兒馬穆魯克、榜噶喇孟加拉、沼納樸兒北印度、底里德里、阿難功德維查耶納伽爾等十一國尚未抵達。”
“以海軍奏疏來論,大約明歲六月左右,護送諸國使臣的船只就能抵達南京。”
宋禮匯報結束,朱高煦也頷首道“六軍都督府那邊開春之后就會開始在大明門外的廣場進行閱兵。”
“來年七月初,山西、陜西、北直隸的兵馬都會聚集到這里進行閱兵。”
“當下海外貿易占據國朝財政的四分之一,已然是不可割舍的程度。”
“東西南洋諸國也紛紛開始效仿我天朝使用火器,故而不免開始增添自大之心。”
“借助這次閱兵,不僅能好好威懾諸國,讓他們了解天朝實力,也能保障我天朝子民在海外貿易不受小國排擠。”
“工部那邊已經開始修建閱兵臺,你們要與他們溝通好,另外菜肴也得準備好,雖說我天朝國力強大,但也不能看不起人。”
“一些該注意的飲食、禮儀什么的,還是得安排到位才行。”
“當然,這并非說要把他們奉為上客,須知我們是主人,而非他們,不要本末倒置,反倒讓他們驕縱了。”
朱高煦并不擔心這次的火車、燧發槍等物件曝光就會被這些國家抄襲成功。
這些東西可是他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弄出來的東西,別的不說,單單太學那七千多名太學士和三百多名博士就足夠吊打整個世界的學者。
別說他們,就連大明中學畢業的那些學子所擁有的知識量丟到其他國家都能被奉為座上客。
正因如此,中學畢業的學子是不能前往海外的,避免他們攜帶知識逃遁他國。
這點也是因為朝鮮、日本、暹羅雇傭了許多大明小學畢業的學子后,朱高煦特意下旨規定的。
至于火器這方面,不管是挨了打的日本,還是每天從大明偷學知識的朝鮮,亦或者是南洋的暹羅、滿者伯夷,小西洋的帖木兒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