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國家基本都在與明朝交手、接觸中開始向著熱武器發展,尤其是帖木兒國的沙哈魯和日本的足利義嗣、朝鮮的
“對了,我之前聽聞朝鮮的李芳遠病重,眼下情況如何”
朱高煦想起了前些日子朝鮮上奏李芳遠病重,準備讓位給其子李裪的事情。
“回陛下,朝鮮來使匯報,李芳遠在上個月病重去世,其子李裪暫攝國政,請陛下恩準其承襲王位。”
宋禮畢恭畢敬回答,朱高煦則是點了點頭。
“這個李芳遠倒也不傻,居然會從朝廷這邊挖醫生過去,反倒是讓他多活了幾年。”
李芳遠原本該在洪熙五年病逝,但這廝很雞賊的從遼東重金聘請了幾個醫生前往朝鮮為他治病。
雖說這群人幫助他多活了三年,但最終他還是倒在了五十九歲的年紀。
至于他的兒子李裪,便是后世棒子為之驕傲的世宗大王。
朝鮮半島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貴族長期使用中原的漢字,但民間普遍不通漢文,因此官府常使用借助漢字拼寫朝鮮語的吏讀文體,但對于本來就不識漢字的百姓來說還是難以理解。
為了讓朝鮮能有自己的文字,他還派官員先后十三次前來大明的遼東,向明朝學者黃瓚請求音韻學的問題,經過多年從中原不斷的照抄修改,最后弄出了一本訓民正音,也就是后世的朝鮮諺文。
不過歷史上他能這么做,是因為當時中原的皇帝是朱瞻基和朱祁鎮,而今中原的皇帝卻是自己。
以當下大明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李裪如果還敢創造自己的文字,那即便朱高煦不開口,朝鮮的兩班也會把他噴的狗血淋頭。
“朝鮮的李裪,我上次聽說這人對天朝不敬,暫時先擱置對他的冊封吧。”
“是”
朱高煦只是一句話,便擱置了李裪的正統性。
他這么做,就是為了讓李裪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別以為自己在北京就看不到他那些試圖擺脫大明文化滲透的舉動。
只要朱高煦愿意,他完全可以不用出兵就把李裪給玩死。
如此想著,朱高煦也頷首道“沒事就退下吧。”
“臣告退”宋禮起身作揖,緩緩退出了武英殿內。
在他離開后,朱高煦也側頭對亦失哈詢問道“東西南洋諸國的火器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有調查過嗎”
“基本還是停留在火門槍和洪武鐵炮的程度,另外他們的冶金不行,所以鑄造出來的鐵炮都有問題。”
亦失哈將西廠調查到的情況與朱高煦交代“陛下,朝廷眼下人口已經破了萬萬之數,何不趁機將一些不臣之國夷滅”
面對亦失哈的話,朱高煦瞥了他一眼;“這話是六軍都督府的朱能他們讓你來試探的對吧”
“奴婢慚愧。”亦失哈直接承認了這舉動來自六軍都督府,朱高煦聞言也道
“我很早之前就說過,吃下去容易,但消化不好吐出來的時候可就難看了。”
“他們想要軍功我能理解,但也得考慮朝廷面對的局面。”
“告訴他們好好等著,這次北征結束后,十年內朝廷還會發動第二場北方戰爭。”
朱高煦所說的第二場北方戰爭,自然就是西域方向的亦力把里了。
當下亦力把里的歪思汗還算一個有才干的人,但朱高煦記得沒錯的話,他頂多也就十年的壽命了,即便他沒有戰死沙場,以他的年紀也活不了多少年。
況且這次出征,朱高煦也并非想著一口氣把整個西域都吃下,而是要將吐魯番乃至南疆地區吃下。
整個南疆人口也不過就是二十幾萬,將他們遷徙內地,稍微遷徙十幾萬罪犯就能充實當地人口。
煤炭配合抽水機,漢人很容易就能在那里扎根生活。
至于北疆,那就得看看他那時的身體狀況,以及大明的局勢如何了。
如果他收復不了,那交給朱瞻壑收拾也是可以的,以大明的實力想要收復西域并不困難,只要鐵路跟上就能輕松實控當地。
況且他除了西北,還有更重要、更難對付的三宣十慰需要對付。
相比較地廣人稀的西北,高山林密的西南才是重頭戲。
王瑄、沐春、王魁、傅讓都已經老了,所以他必須抓緊機會對付西南才行。
隴川鐵路,就是大明對中南半島改土歸流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