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看”
“一二”
炮兵方陣與騎兵方陣紛紛經過,面對數量龐大的火炮與騎兵,饒是月既別、察合臺、帖木兒這些以騎兵為自豪的汗國都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兩千余門火炮,這是他們在座所有國家火炮加起來都達不到的數量。
明軍火炮的威力已經不用贅述,在座的大部分國家都是因為鄭和所率艦隊而加入大明宗藩體系的。
旁人或許不了解,但他們可太了解大明火炮的威力了。
當然,相比較火炮,眼前那近六萬甲胄俱全的騎兵才是令他們顫栗的存在。
在不考慮后勤補給的情況下,這六萬騎兵完全可以把整個西域、河中、突厥斯坦等地打穿。
“興許,我們該慶幸”
“嗚嗚”
兀魯伯、也先不花等人還來不及慶幸大明朝無法將數萬騎兵投送到西北的時候,嗚嗚作響的蒸汽火車提醒了他們一件事
如今的大明,已經不再是那個受限于地理的大明。
亦或者說,他們正在解決那限制他們統治整塊大陸的地形。
“一二”
火車上,敞篷的車廂上站立著握槍而立的明軍兵卒,他們的身后是一門門長丈許的艦炮。
火車拉拽著他們向西方移動,而他們則是對著高臺行著注目禮。
盡管他們看的是天子,而非諸國使臣,可諸國使臣心中依舊升起了一股寒意。
拉拽著他們前進的火車,仿佛將未來展示在了諸國使臣眼前。
只要他們與大明為敵,火車就會拉拽著明軍前往他們的國家,將阻礙兩國關系的一切都全部摧毀。
“老二這陣仗可太大了”
坐在第六臺的親王位置上,朱高熾直擦冷汗,雖然心中驕傲,但也被閱兵部隊的三步劈槍震驚得冷汗直冒。
不止是他們,就連朱瞻壑、朱高燧、朱瞻基、朱祁鉞等人都是如此。
這一日的閱兵,遠比永樂大閱兵的聲勢更為浩大,更為精銳。
在眾人的注目下,最后的火車部隊消失在了閱兵廣場的盡頭閱兵典禮中的閱兵式宣告結束。
“太強大了”
足利義嗣滿臉汗水,不知道是因為北京的正午太熱,還是因為被剛才那閱兵儀式所震撼得冒出了冷汗。
他緊了緊自己的拳頭,又想到了國內的關西、關東等勢力,瞬間改變了思路。
“大明越強大,我的地位才會越穩固”
足利義嗣眼神閃爍,不由得看向了高臺上的朱高煦、朱棣二人。
不止是他,幾乎是所有國家的國主、世子和使臣都起身面向高臺上的這對父子。
他們保持作揖的動作,仰望著那站在所有人頭頂的父子,百感交集。
“這次閱兵辦得好,看來接下來十幾年,這些家伙都能老實老實了。”
朱棣一手放在腰間的玉帶上,一手撫摸自己的大胡子,對此次閱兵十分滿意。
這次的三段劈槍,比永樂年間的三段劈槍更為精彩,帶給人的感覺也更加震撼。
哪怕是他這種南征北戰的人,也忍不住仔細回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