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木不知道怎么想的,他突然抬起了頭,近距離與這個追殺他多年的男人四目相對。
“你比我想想的要老”
朱棣開口,渾然忘記了他比馬哈木還大的事實。
“陛下,我們愿意向您臣服”
馬哈木伏地叩首,朱棣卻聞言一笑,對左右上前的張輔、孟瑛等人笑道“聽到沒,他要向我們臣服”
“臣服”張輔輕蔑道“馬哈木,你可不是主動來投降的,而是被我們打到投降的,你覺得你配用這個詞嗎”
面對張輔的嘲諷,也先臉色漲紅,脫歡極力冷靜,馬哈木則是一直沒有起身。
“瞻壑,你說怎么處置他們”
朱棣心里已經有了打算,但還是想要考校一下孫子。
面對他的詢問,朱瞻壑沒有猶豫便回答道“按照把禿孛羅給的消息,他們應該沒有帶來所有的部眾和兵馬。”
“留著他們性命,派兩萬騎兵監督他們并將他們的部眾招撫安置在忽蘭忽失溫,兵馬遣散,將綽羅斯部的貴族都帶回京城。”
朱瞻壑沒有為了一時之快而殺了馬哈木三人,而是以掌權者的身份分析利弊,挑選出了更符合大明利益的選擇。
“好”朱棣很滿意孫兒的選擇,畢竟相比較殺了三人,用他們將綽羅斯部剩余十幾萬人招撫,徹底解決漠西問題才更適合大明。
盡管綽羅斯部被招撫后,日后也會有新的中亞蒙古人東遷在漠西駐扎,但以大明鐵路的修建速度,頂多二十年,漠北就會成為大明朝的草場,屆時不管來多少蒙古部落盤踞漠西,也只有被擊潰招撫這一個下場罷了。
這樣想著,朱棣也看著馬哈木說道“馬哈木,俺雖然不想你活著,但伱要是愿意在天軍的監督下招撫你的部落歸入天朝,那俺還是愿意給你個伯爵的。”
“臣愿意接受陛下的恩賜”
朱棣如此說著,馬哈木也只能接受這在他內心認為屈辱的條件,或者說他根本不具備和朱棣談條件的資格。
盡管脫歡還有兄弟和子嗣在綽羅斯部,但殺了他們爺孫三人,也不過多發動一次北征就能徹底蕩平綽羅斯部罷了。
朱棣是不想繼續勞民傷財,不然他也不會給馬哈木一個伯爵。
另外,如果朱棣對阿力臺、馬哈木這群人都不下殺手,那無疑會給日后許多東遷的蒙古諸部留下一個印象,那就是投降就能前往大明享受更好的生活。
對于朱棣來說,養一群蒙古權貴不過消耗幾十萬貫,并且這筆錢還會隨著世襲降階而不斷降低。
對于這些蒙古人,除了把禿孛羅和也先土干這兩個功臣外,其余人朱棣可不會給他們世襲罔替的爵位。
想到這里,朱棣也調轉了馬頭開始南下。
與此同時,不足萬人的瓦剌騎兵被繳械,而西邊也傳來了一道道捷報。
阿力臺、太平投降被俘,官軍受降虜四萬余,部眾十六余萬,牛羊馬匹三十余萬,草料輜重無數
很快,一封封捷報就在朱棣的示意下送往了北京,而朱高煦得到這份捷報的時候,正是在八月初一的十日一次的常朝上。
“漠北大捷漠北大捷”
捷報的武官舉著捷報從奉天門跑入廣場,左右官員們紛紛朝他隱晦注視。
奉天殿前的金臺上,朱高煦看著武官跑了上來,亦失哈向他投來詢問的目光,朱高煦則是頷首回應。
在他的默許下,那武官沒有任何阻攔的就跑上了高臺,來到了這只有六部尚書、六軍都督、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和殿閣大學士及朱高煦的高臺上。
他跪下叩首,雙手呈上奏疏“臣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王任,參見陛下,請陛下檢閱漠北大捷捷報”
“漠北大捷了”
一時間,群臣面面相覷,顯然沒想到這次居然真的打出了效果來,只是不知道具體的效果如何。
“亦失哈,你念給大家聽吧。”
朱高煦穩坐釣魚臺,似乎這種事情也不值得他激動。
亦失哈聞言連忙上前接過奏疏,為眾人誦讀起來。
洪熙八年秋七月己卯朔丁酉,太上率軍至忽蘭忽失溫,分兵破阿力臺、馬哈木等諸虜酋,俘降兵五萬余,部眾十六萬,獲甲六萬,牛羊馬匹數十萬,斬首兩萬余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