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殿內,江淮這才作揖道“殿下,此事恐怕與三楊無關。”
“蘇州乃江東,不與他們有關,難不成與你有關”朱瞻壑話里的火藥味很濃,但江淮并不慌亂,而是作揖分析道
“雖說三楊與江東有關,但三楊主要還是以江西為主,江東與浙西主要經營海外,昆侖洲的十六家商幫便基本出身此地。”
“故此臣以為,此事恐怕與海外宣慰司設府縣有關。”
“設府縣不好嗎”朱瞻壑緊皺眉頭,江淮頷首道
“對朝廷來說,這件事極好,對海外宣慰司百姓來說,此事也極好,可對于海外的商幫們來說,那便不算好了。”
“臣剛才仔細想過,海外設府縣一事,陛下之所以同意,恐怕并非為了整頓海外吏治,而是為了壓縮海外商幫的生存空間”
江淮沒想過當初皇帝為什么會那么容易的就答應自家殿下所謂的海外宣慰司設府縣一事,站在當時的角度來看,海外宣慰司設府縣只是東洲引起的官吏貪腐問題。
可如果站在整個大局來看,東洲對大明朝來說固然重要,可昆侖洲呢
“去歲,根據滿剌加海關所收關稅來看,小西洋民營貿易區的關稅達到了四十三萬五千余貫,若是按照朝廷的稅率,那就是四百三十五萬貫的市場。”
“其中,日朝及各藩國上交的黃金數量為二萬三千六百余兩,根據稅率推算就是二十三萬六千余兩。”
“海外屬國尚且貢獻如此,而國朝內部的民營商幫呢”
“臣仔細想了想,似乎好像不超過五千兩黃金,根據稅率推算也不過五萬兩不到。”
“這個數目,殿下不覺得奇怪嗎”
江淮詢問朱瞻壑,朱瞻壑聞言也點頭道“確實有些少,十六家商幫依靠昆侖洲宣慰司,不應該只有這么點黃金。”
“正是”江淮頷首,而后又道
“臣覺得,陛下當初之所以答應如此之果決,恐怕是明指東洲,暗指昆侖。”
江淮提醒朱瞻壑,朱瞻壑聞言也坐不住了,起身來回渡步后才詢問道
“依照你的說法,這次的事情是十六家商幫為主導,為的就是讓朝廷停止海外宣慰司設府縣”
“不是”江淮搖頭否決了這一可能,并解釋道
“商人畢竟是商人,即便形成了商幫,擁有了一定武力,可相比較朝廷,他們也不比海盜難對付。”
“若是為了阻礙朝廷,他們完全可以在昆侖宣慰司挑動事非,沒有必要在蘇州以鄉試為題來攪動風云。”
“臣以為,他們的目的是提高每年錄入的進士位置,而這也表明他們對三楊的主政十分不滿。”
江淮將事情解析告訴了朱瞻壑,朱瞻壑聞言頷首。
若是說江南商幫因為別的什么問題不滿,朱瞻壑還會需要調查,可若是因為三楊主政而不滿,那朱瞻壑反倒相信了。
三楊之中以楊士奇為首,而楊士奇早年一直與江西的官員們在一起,沒少和浙西、江東爭搶資源。
后來限制南卷后,江西占據的南卷進士席位也越來越多,江東與浙江卻因為幾次大案遷徙了不少有底蘊的家族而日漸甚微。
雖說對比其它地方,江東與浙西在科舉上依舊是一騎絕塵,但相較于以前來說,二者確實在走下坡路。
加上三楊此前在顏李案中沒有制止王回對江東和浙江的“破壞”,二者能對三楊有好感反倒奇怪了。
“此事應該如何處置”
朱瞻壑詢問江淮,江淮卻搖頭道“這件事情,具體得看陛下知不知曉,但依照先前陛下的舉動來看,陛下心里應該是知曉的。”
“正因知曉,所以為了讓他們膽子放大些,故此陛下才會命令殿下您監國,故意做出老邁姿態。”
“懂了”朱瞻壑點了點頭,隨后才縝密安排道
“這件事情,我親自去問陛下,肯定會讓他們投鼠忌器,既然如此,那便派伱走一趟吧。”
“是”江淮語塞,他本意是想讓朱瞻壑派一個得力的太監去詢問皇帝,卻不想朱瞻壑直接派他去了。
相較于楊士奇等人,他又何嘗不畏懼當今那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