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只有時空亂海這本源的存在,也就是本源空間之力的具象化。
余琛的念頭,不可抑制的涌入這龐大的亂海當中——這個時候的時空亂海,除了本源的空間之力以外,還不存在任何東西,沒有世界,也沒有衰變后的時空亂流。
所以余琛能夠無比清晰的觀測到,本源空間之力的本質。
如果說,將本源空間之力和本源時間之力比作一條永遠向前瘋狂流淌的茫茫大河的話。
那本源時間之力,就是其中流淌的滔滔江水,正因為有江水的存在,才能夠一路向前,才能夠讓死寂的河床產生變化和一切。
——本源時間之力,是所有演化和變遷的前提,沒有時間,那一切都是凝固與凍結。
但任何變化的前提,都需要有“基礎”。
也就是說如果只有本源時間之力的話,那仍然是空中閣樓天方夜譚——畢竟如果什么都不存在,那演化和變遷的“主體”又是什么呢?
所以本源空間之力,就是這一條茫茫大河的“河床”。
為所有一切的變化和存在,提供了“容納之所”。
正因河床與河水的共同演化,才造就了如今眼前的時空亂海和無比繁榮的世界文明。
明悟了這一點以后,余琛的心神全部放在了那龐大的“河床”當中。
一點一點透過表象,剖析其中的本質。
比如那“河床”的構成,是由多少泥土,多少沙粒,多少石子所組成。
再比如它們的分布情況,泥土占據幾成,沙粒占據幾成,而石子又占據幾成。
除此以外,它們又是如何分布,誰在上,誰在下?
總而言之,對于本源空間之力的領悟,更像是余琛對于時空亂海的存在和構成的探尋與觀測。
這注定是一個漫長而枯燥的過程。
但余琛此時此刻卻好似已經忘卻了時光的流逝,所有的念頭都投入那無窮無盡的“河床”當中,感受著這堅固,龐大,古老,神秘的“構成”!
甚至不需要刻意的學習和銘記,這所有的構成便已經隨著觀測,深深烙印進了余琛的腦海當中。
就好像是燒紅的烙鐵,死死的烙印在他的靈魂深處。
無法剝離。
這名為本源空間之力的“河床”,簡直無邊無垠的龐大。
哪怕是余琛費盡了一切心神去探索和觀測,卻仍然感覺到更深處的深不可測與可怕!
而在某一刻,當他參透了其中的一部分以后,再往后的“構成”,便已如同那鏡花水月一般,完全看不真切,完全無法窺探。
這時,余琛猛然反應過來。
——這無比龐大的“河床”,說白了是由那九十九枚空間道紋所演化出來的,所以能夠以那般詳盡的姿態顯化在余琛面前的,也只有這九十九枚空間道紋所包含的本源空間之道。
用鼻子想都知道,這銘刻在銀晶之鏡上的九十九枚道紋,肯定不是完整本源空間之道。
所以在余琛將這本源空間道紋上蘊藏的本源空間之道領悟以后。
更深奧的部分,就如同那鏡花水月一般,只能由他自己從無到有地參悟了。
——這一定是一個相當漫長的光陰。
所以余琛明白,這一次的閉關冥想和領悟……結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