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瓦片,比起做磚相對要復雜得多。
前面做泥坯的方法都一樣,后面的工序就比較麻煩。
做瓦片要用到的工具有瓦筒、瓦衣、拋光片、鋼絲弓、轉動平臺等。
首先,是將揉好的泥坯,做成長一百二十公分,寬三十公分,高一百五十公分的“瓦坯”。
之后放置在轉動平臺旁邊的陰涼處,接著就是做瓦。
將瓦筒放到圓形轉動平臺上,外面套上棉布做成的瓦衣。
用鋼絲弓在瓦坯上,切割一片厚度差不多兩公分的瓦坯片。
雙手均勻地將瓦坯片托起,包裹在瓦筒上。
用左手轉動旋轉平臺,右手拿著拋光片沾上水,均勻拍打瓦坯片,直到表面光滑平整為止。
這些工序都做完了后,用手握住瓦筒的手柄,將瓦筒拿起,放到盛有鋸末的筐中。
讓瓦筒底部沾滿鋸末,然后再把瓦筒放置到平整的地面上。
用手取下瓦筒的固定鎖扣,用力往上拉,瓦筒就與瓦坯片分離開,成為圓筒形瓦坯。
由于瓦筒與瓦坯片中間,隔了一層紗布瓦衣,所以不會粘連在一起,分離起來比較容易。
瓦筒身上,需要設計五條微分割線。
瓦坯片陰干后,用手輕輕拍打圓筒兩側,圓筒形瓦坯片就分裂成四塊瓦片。
不過,這也需要一定的經驗和技巧。
如果不是專業人士,用手輕輕一拍,極有可能一下變成一堆粉碎的泥塊。
一個瓦筒一次可以做四塊瓦片,一個人一天下來,可以做一千多塊瓦。
所有人看秦軍做的容易,但是只有自己做的時候,才會發現,不管做什么都不簡單。
有的人手忙腳亂,笨手笨腳的,做了這個忘了那個,根本就做不成。
也有聰明人,看幾遍,慢慢的就可以摸索著做出來,但是速度很慢。
反而是秦軍本隊的人,他們原來就配合著做過磚瓦,現在做的就比較快。
一些人已經學會,現在就只會看著別人干,這不是偷懶嘛
如果不是還沒有學會燒窯,這些人恐怕已經要跑吧
既然來了,不想繼續出力是不行的。
以為不是給自己干活,得不到好處,就不認真干想什么好事呢
秦軍看著這群人,想著怎么也得讓他們多干點活。
所以,秦軍只是稍微一轉眼珠子,就開始畫大餅。
“以后做兩塊磚一分錢,做一片瓦一分錢。”
“不管是誰做,都按照這個計算工資。”
“我們只看磚胚,其他不管”
秦軍這一說,所有人都安靜下來。
接著就有人嚷嚷開來,因為已經有人算出來,這么做一天能賺多少錢。
“我要全力做瓦,一天能做一千多片”
“做磚速度更快,一個人一天,怎么還不能做兩千多塊磚胚”
“這是多少錢”
“我怎么感覺算錯了怎么算,好像都是十塊錢”
“真是十塊錢”
“一天十塊,要是做一個月,不是有三百了”
“想什么好事呢你自己挖土,自己跳水,自己和泥啊”
“就算這些都可以自己做,一個人做全部工序,速度也快不起來。”
“看看十一隊那邊的人,他們一般都是三個人互相配合”
“還真是,三個人一天,能做一千瓦吧”
“絕對只有多,沒有少”
“三個人一天賺十塊,也不少啊”
就算平均分配,一個人也三塊多錢。
如果能干滿一個月,這也有一百塊錢的工資呢
誰都會算賬,幾個大聰明稍微一算,就全都沉默了。
更有幾個大聰明,已經開始干活。
秦軍的信用,還是很不錯的,不說其他,人家說教技術,就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