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帝國,威尼斯港。
經過數個月的在外奔波后,弗蘭茨終于踏上了久違的國土,回家的感覺就像是重獲新生一般。
盡管在航行之前他就做了各種準備,然而真正到了茫茫的大海上,他才發現自己太天真了,更不用說那熬人的西非天氣了。
十九世紀的旅行要遠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辛苦,同時也充滿了危險和挑戰。
一路上雖然數次發生了不同規模的戰斗,甚至是全面武裝沖突,但奧地利一方真正因戰而死的人只有17人,而由于風暴、中暑、事故、疾病而死的人數卻高達450人。
死者中大多數是第一次出海的殖民者,他們有些人在航行中出現暈船現象并且身體相對虛弱還要經受風浪的煎熬,再加上到達殖民地之后水土不服等原因疊加所導致的。
弗蘭茨的身體由于長期堅持鍛煉,可以說是十分健壯,同時又不用長時間的工作與勞動,但即使這樣他依然被海上的風浪折磨得夠嗆,甚至幾次出現了惡心嘔吐等癥狀。
弗里德里希表示,這都是正常現象,吐著吐著就習慣了。
大鹽杉音則是疑似毫無感覺,海洋民族果然可怕。
威尼斯被譽為“亞得里亞海的明珠”,古老的世界貿易中心,地中海的扛把子,曾幾何時這里還是東征的十字軍的集結處。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的商業中心從地中海轉到了大西洋,這座城市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但此時弗蘭茨重新打開了海洋貿易的大門,讓那些懷念以往輝煌的遺老遺少們再次看到了希望。
墨西哥、奧斯曼、埃及、的黎波里、西非幾內亞、科特迪瓦、多哥、喀麥隆、剛果、納米比亞,奧地利的對外貿易伙伴正在迅速增加。
除此之外,奧地利與巴西貿易也在迅速增加,無論是棉花,還是橡膠,亦或是后來居上的咖啡。1852年巴西成為世界第一大咖啡生產國
與此同時奧地利出口的膠鞋,在巴西廣受好評,雖然價格是賣給軍方的四倍,但是在財大氣粗的巴西人眼中這似乎不算什么。
弗蘭茨還曾經考慮過,巴西人會不會自己建立硫化橡膠工廠,自己生產膠鞋,或者是提高橡膠的出口價格。
只不過這個國家似乎躺慣了,他們對建廠沒有展現出濃厚的興趣,后來弗蘭茨大致翻閱了一下當時的巴西國情資料,發現他們不僅缺乏配套的工業體系,更是缺乏勞動力。
這里的勞動力并不只是單純的體力勞動者,是沒有相關的技術人員,而受過教育的又不太情愿在工廠工作,至于那些種植園的奴隸們,就算把皮鞭抽斷了,他們也學不會相關知識。
巴西人提出了一個讓弗蘭茨哭笑不得的方案,他們會向奧地利橡膠,但條件是奧地利要向其同等價格的膠鞋和輪胎實心。
弗蘭茨沒有想到,他在非洲教土著如何使用金錢作為一般等價物那套方法,回到歐洲居然還要和人進行古老的以物換物的交易。
此時的巴西正值內亂,他們需要大量的武器裝備,當然弗蘭茨不會像法蘭西一樣假惺惺,不加遮掩地直接表示愿意向其出售武器,而實際上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在叛亂的初期,起義軍將巴西政府軍打得節節敗退,就連雇傭軍都在被俘之后加入了對方的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