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此時奧地利帝國的鐵路長度已經是歷史上的數十倍了,過分密集的鐵路網對于剛剛起步的奧地利帝國來說還太早了,主要是收益率太低,容易導致鐵路泡沫的出現。
基礎設施建設要跟上經濟發展,但是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也不能過分得多。奧地利帝國的鐵路長度是根據,此時國家的發展速度和貨物總量,由專家們計算得出的。
弗蘭茨怕他們的數字太保守,又在那個基礎上提高了50,畢竟這個時代的發展速度遠超當時人的想象。
然而日后的發展表明,弗蘭茨就該按照一開始定制的計劃建設鐵路,因為國家的發展速度不光超乎當時人的想象,也超乎弗蘭茨自己的想象。
此時強大的鐵路、工業能力、廉價原料、以及空前廣闊的市場,再加上弗蘭茨的壟斷計劃,殖民地和跨國公司收益,讓奧地利帝國財政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3億1千萬弗羅林,已經超過了奧地利帝國歷史同期的兩倍。奧地利官員已經30年沒漲過的薪水終于動了一次,每人的年收入增加了10弗羅林。
這對于高層或者是生活在大城市的文官來說可能是杯水車薪,但是對于那些生活在鄉村、邊境、山區的官員們來說可是一筆彌足珍貴的賞賜。
不過奧地利的高層對于上門討債的銀行家們則依舊一副愛咋咋地的模樣,反正都欠了幾十年了,他們早都習慣了。
不甘心的銀行家們,動用各種手段,最后通過賄賂科羅拉夫伯爵,得到了一個只還新債不還舊債的答復。
雖然很失望,但他們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
實際上還新債是為了借更多債,至于舊債么那就要看運氣看心情了。
當然其實這并不是銀行家們賄賂科羅拉夫伯爵的成果,而是這位老滑頭利用信息差的合法貪污而已。
其實雖然奧地利帝國的財政收入相較歷史同期已經有了大幅增加,但是對于這個正在騰飛的國家來說還是太少了。
各個部門都在搶預算,交通、教育、商業、陸軍、海軍、內務、司法、秘密警察、郵政、工業、農業、礦業、漁業
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理由,而且都是必須要做的理由。每一次帝國年度預算會議都像是一場戰斗,過去國家沒錢的時候,各個部門都處于僵尸狀態,一個比一個擺爛。
當帝國有錢的時候,所有的部門就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鯊魚一樣,爭搶著屬于自己的那一份預算。
最后一場會議統計下來,奧地利帝國一年的預算最低也要六億弗羅林,這還是將很多部門的預算都對半砍了之后才得出數據。
按這樣計算,一年下來還有三億多的赤字,這日子沒法過了。
梅特涅親王和科羅拉夫伯爵一陣頭大,路易大公在一旁悠閑地喝著茶,弗蘭茨卡爾大公的位置還空著。
斐迪南一世還在忙著吃團子,大難不死的斯魯特男爵閉著嘴一言不發。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