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里”梅特涅繼續裝糊涂。
“當然是黑海海峽”帕麥斯頓冷哼一聲。
“那為什么不能是英吉利海峽呢”梅特涅就像是一個固執的老人一樣繼續問道。
“英吉利海峽可是我們英國的大門,誰會把自家大門交給別人管轄”帕麥斯頓不耐煩地回答。
“那黑海又何嘗不是俄國通往大洋的大門呢”梅特涅反問道。
“可黑海海峽是屬于奧斯曼帝國的”帕麥斯頓立刻反駁道。
“難道英吉利海峽對面沒有法、比、荷三國”梅特涅再次反問道。
涅謝爾洛夫雖然嘴上功夫不行,但是捧哏和起哄的能力還是有的,梅特涅剛說完就帶頭鼓起掌來,完全不給帕麥斯頓繼續反駁的機會。
這個時候皮爾勒埃爾伯爵再次站出來重申,法國愿意接受拉普拉塔殖民地交由國際共管。
帕麥斯頓雖然知道法國絕不會輕易放棄獨占阿根廷的機會,但他不敢賭,因為一旦變成了國際共管,先不說英國的債務收不回來,經濟殖民的策略更是要宣告破產。
最后的結局便是一個字“拖”,帕麥斯頓拒絕在協議上簽字,拉普拉塔殖民地的歸屬問題自然就無法解決。
其實除了英、法以外,其他國家對于這件事是根本不著急的,畢竟這種天上掉餡餅的收益,有最好,沒有也無所謂。
皮爾勒埃爾伯爵在會議結束之后找到了涅謝爾洛夫,向后者表示如果共管協議生效,法國可以替俄國幫忙管理拉普拉塔殖民地。
之后自然也找到了普魯士、奧地利和瑞典的代表,各國當然知道法國人在計劃什么,就是用金錢換治權。
這對于各國來說都沒什么損失,自然不會有什么反對意見。
帕麥斯頓在皮爾勒埃爾伯爵之后也找到了各國代表,他則沒有什么實際的表示,僅僅是在玩自己的老三樣,指責法國人是入侵者,想要重溫拿破侖時代的舊夢,宣揚法國威脅論。
然后開始對各國進行威脅,表示英國的海軍天下無敵,如果封鎖黑海會怎么樣,如果封鎖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入海口會怎么樣,封鎖北海會怎么樣
最后進行拉攏,表示英國一定是最后的贏家,現在上船還來得及。當然帕麥斯頓是其中高手,很容易就找到各國的痛點。
比如他向梅特涅許諾會將法國包括幾內亞在內的幾塊西非殖民地送給奧地利帝國,這樣就能和奧地利原本的科特迪瓦殖民地相連形成一塊較大的殖民地,更容易開發,也更容易管理。
奧地利確實很需要這塊殖民地,如果這一切能實現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奧屬西非,這對帝國今后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劑。
但是理性分析之后,你就會發現,帕麥斯頓完全是在慷他人之慨。
那些土地原本都屬于法國人,如果奧地利帝國真的參戰并且將這些土地據為己有,那么拿下土地付出代價的是奧地利,之后要承受法國怒火的也是奧地利。
這和與法國人開戰,直接去搶奪他們的領土似乎沒有什么區別。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