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英國人從很多個世紀以前就開始了一場殖民地計劃,將愛爾蘭的原住民的財產沒收,并且規劃建設大量的種植園,就如同盎格魯撒克遜人在北美搞的那樣。
而愛爾蘭人的命運也本該和北美的印第安人,以及新西蘭、澳大利亞的土著人一樣。但好在他們選擇了抗爭,并且得到歐洲大陸上強國的支持西班牙,法國都曾經試圖登陸愛爾蘭島,為此哪怕是在光榮革命期間愛爾蘭人流的血也沒停過。
光榮革命是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沒有發生流血沖突,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
但實際上克倫威爾親征愛爾蘭,僅在韋克斯福德一地堆積的尸體就有五米高。沒錯就是筑景觀,然而1688年可算不得中世紀了,此時的英國人已經將自己定義成了文明世界的楷模。
愛爾蘭貴族是最早投降英國的人,他們為了被英國人接受,穿上了英國人的衣服,英國人的生活方式,拋棄天主教,信了英國圣公會,說英語,被英國人委派管理貧窮的愛爾蘭原住民。
但英國人并不會就此放過他們,英國殖民愛爾蘭選擇的方式十分原始,先是選擇了漢代的推恩令。
強迫愛爾蘭本地貴族死后,土地會均分給所有兒子,保證愛爾蘭島上不會出現大地主。
不過此時雖然不要臉,但還是打著公平的旗號干壞事。
很快英國人就找到了新借口,那就是愛爾蘭人和西班牙人一樣信奉天主教,所以認定愛爾蘭人通敵。
于是乎英國政府開始堂而皇之地屠殺愛爾蘭人,并且沒收他們的財產。然后趁機又制定了一系列懲罰性的法律。
比如愛爾蘭人不能擁有馬匹或者是驢子,不允許上學讀書、不能投票參加選舉、不能成為公職人員、不能擁有土地、不能擁有超過15英鎊的財產等
這些法律有些甚至直到愛爾蘭獨立之前還是實施。
之后拿破侖時代英國人,又將愛爾蘭人定義為法國人的盟友故伎重施。
然而有趣的是每一次英國人舉起屠刀的時候愛爾蘭人還沒有開始向他們的“盟友”求援,而他們的“盟友”也未注意到這一點。
有一段1799年1月23日,英國首相威廉皮特對愛爾蘭的評價。
“愛爾蘭已經邪靈附體。這種邪靈深深扎根于這個民族之中,包括他們的品德、舉止和習慣,以及智力上的欠缺、野蠻、愚昧、落后。
他們的宗教和他們對文明世界的敵意,使他們催生出一種對這個世界的偏見,并讓迷信和殘忍泛濫扎根”
簡單點說就是英國人并沒有將愛爾蘭視為自己的同胞,甚至不將他們視作白人,而是黑人、印第安人,或者隨便其他什么東西。
歷史上1829年,丹尼爾奧康奈爾通過幾代人的努力終于讓愛爾蘭人獲得了接受教育的資格。
當然并不是普通學校,而是為愛爾蘭天主教徒專門建立的學校,以避免英國人染上貧窮與懶惰的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