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美泉宮。
弗蘭茨有點憤怒,還有點郁悶。他就是想搞一下基礎教育,六年時間幾千萬弗羅林砸下去了,咋還這么多問題。
更要命的是現在還沒有到真正的推廣階段,不過是在大規模試點階段
試點教育在奧地利農村和山區沒法一概而論。尤其是關于免費餐的問題,此前種種上報的情況讓弗蘭茨認為這就是白費力,并且是腐敗貪污的溫床。
然而現實是自從學校停止供應免費餐之后,山區出現了退學的浪潮。原因無他就是對于山區的學生來說,吃飯太難了。
弗蘭茨想象中的山區學校,一個村子里出門不過幾百米。實際上一個村子只有幾個,或十幾個小孩子,為了節約成本,通常要幾個,甚至是十幾個村子的孩子公用一座小學。
然后問題來了,這些孩子需要每天走十幾里,甚至幾十里山路。這種夸張的路程對于普通人來說是非常恐怖的。
而且當時奧地利的很多山區還有狼,蒂羅爾地區的狼實際上屬于郊狼和狐貍差不多大小,戰斗力單挑還打不過一個小孩子,所以只要配一根木棍或者是行山杖就足以應付,搞不好還能晚上加餐,但是巴爾干地區的灰狼就不是小孩子自己能對付的了。
相對這些困難,吃飯才是大問題,這些孩子需要自己帶食物,帶燃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玉米,其實歐洲能實現人口跨越式發展便是歸功于土豆和玉米這兩種作物。
不過當時山里人吃玉米可不是,現在那種網絡上天天宣傳的一個肌肉勐男抱著盆吃玉米沙拉,實際上當時的歐洲人和東方人吃玉米的方式并沒有什么太大區別,吃的是玉米面做成的餅子或者是湖湖。
玉米面或者一些麥麩和麥子的混合物就是山區孩子們的主食,所謂的菜便是一些不知名的野菜加上一些蕨根和豆類,一些家境比較富裕的可能會帶一些生腌豬油。
生腌豬油實際上現在在中東歐地區也十分流行,大致便是用豬身上的肥肉,以及豬皮熬出的膏狀物,油膩得可怕,通常是裝在罐子里,或者是密封的皮袋中。
至于內臟,那是有錢人才能吃得起的。
吃飯的時候弄出一點豬油涂抹在玉米餅上,或者是拌在湖湖里,這便讓那些孩子覺得十分享受了。
然后再說說燃料,其實山里并不是像想象中的到處都是樹木隨便砍砍撿撿就行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植被都適合當柴燒,最適合的其實是那些枯枝和落葉,因為水分少容易燃燒,而且并不容易起煙嗆人。
教會的腦回路總是比較新奇的,他們也明白孩子們上學不容易,吃飯難,整天走山路很辛苦很危險。
于是乎他們開始建修道院了,尤其是這種山里遠離凡塵俗世,理論上講更加適合清修。
不過問題在于,這里還要當做學校使用,而學校恰恰是一個必須要與外界來往的窗口。
其實那些僧侶神父的事情弗蘭茨并不關心,暫時來看這方法可行,因為修道院夠大而且是由教會承擔,奧地利政府方面并不會橫加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