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黑心商人再想憑借一些廉價工業品和“小玩意兒”從山民手中拿走大量物資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期間最大的受害者便是吉普賽人了,這個“熱愛”流浪的民族。
吉普賽人是英國人的叫法,其實他們還有很多叫法,比如法國人稱其為波希米亞人,西班牙人稱其為弗拉明戈人,俄羅斯人稱其為茨岡人,阿爾巴尼亞人稱他們為埃弗吉特人,希臘人稱他們為阿金加諾人,尹朗人稱他們為羅里人,斯里蘭卡人稱他們為艾昆塔卡人
在奧地利,他們有更專業的稱呼“羅姆人”,這些羅姆人也喜歡這樣稱呼自己。
此時奧地利帝國是羅姆人最多的國家,雖然他們不受待見,但這是唯一一個不會把他們往死里整的國家了。
這個時代有大概一百多萬羅姆人吉普賽人,其中有3040萬生活在奧地利帝國境內,剩下的也主要分布于喀爾巴阡山脈附近多瑙河兩公國,或者現今羅馬尼亞地區。
弗蘭茨自然也不會對他們趕盡殺絕,不過工業時代,那種流浪生活該換一換了。
這些活動在北意大利和蒂羅爾之間的羅姆人很快就發現日子過不下去了,不過他們受到了弗蘭茨的邀請。
畢竟搞旅游業也是需要人的,而且一些事情確實由他們來做比較好。這算是上千年來羅姆人第一次被招安,而不是被直接征召和掠奪。
雖然按照傳統上,他們不該接受弗蘭茨的提議,但是一面是饑腸轆轆的家人,一面是唾手可得的金飯碗,所以這個選擇很容易。
當然弗蘭茨也不是對他們沒有要求,首先他們要學習德語,實際上這些常年混跡于阿爾卑斯山區的羅姆人德語和意大利語簡直就是必備技能。
其次,要服從命令、聽指揮。沒錯流浪可以,但是要去指定地點,范圍不能離開奧地利帝國,路線隨意。
實際上吉普賽羅姆人的大篷車什么的,對于維也納的貴族子弟來說還是蠻刺激的,蠻有誘惑力的。
這也算是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地區的特色了。
歷史上189年隨著奧地利帝國戰敗,阿爾卑斯山地區的羅姆人遭到撒丁王國的驅逐。
之后又接連遭受瑞士聯邦和奧地利帝國的驅逐,在1860年夏天有人在阿爾卑斯山消融的積雪中發現了大概兩百具羅姆人的尸體。
當地人認為這是不祥的征兆便一把火將他們都燒了,又找來神父進行驅邪儀式。
這些人不過是歷史的塵埃而已,他們的歷史并不會被人銘記。
兵工廠對于蒂羅爾人的影響還是蠻大的,一些人甚至全家都在為其工作。男人們在工廠掄鐵錘、打螺絲,女人們在包裝子彈、添加火藥粉。
實際上此時的蒂羅爾兵工廠生產了歐洲近一半的線膛槍管,奧地利帝國此時應用的模頭擠壓法,在當時看來是完全無法想象的。
即便是有人能想得出來,他們也要解決液壓機的問題。即便是有了液壓機,他們的壓力也不夠。
不過不管那些工匠如何努力,他們的手工效率依然遠遠落后于奧地利帝國工業制造。
歷史上181年以后線膛槍管才開始逐步進入工業化,而且早期的單點拉鉤法效率依然很低,同時非常容易造成次品,甚至直接讓槍管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