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膠圈的發明讓后膛槍的密閉性得到大大加強,雖然偶爾還是會湖士兵一臉,但是不至于出現大面積燒傷什么的,最多就是吸入一些粉塵而已。
弗蘭茨并沒有試圖說服軍隊全面列裝后膛槍,甚至壓根都沒提這件事。如果在內戰中雙方都裝備了后膛槍,那么戰爭的烈度和血腥程度都會飛速提升。
具體可以參考美國的南北戰爭,哪怕只是列裝的線膛槍,其血腥程度也至今被人記憶猶新。
如果在內戰之前全面普及后膛槍,那么再加上此時盛行的排隊槍斃戰術,其結果便可想而知了。
順便提一句此時奧地利帝國的后膛槍,并非是后世普魯士那種大栓栓動步槍,而是另一個支線杠桿式步槍。
杠桿式步槍的特點便是裝彈多、射速快,這里就不用1894的每分鐘60發為例了。
僅僅是后世人復刻的意大利人的1820,射速也可以達到驚人的每分鐘3發。
不過考慮到這個時代還沒有無煙火藥和金屬定裝彈,射速還是能達到每分鐘120發。
相比普魯士的德來塞步槍射速上存在著巨大優勢,德來塞步槍射速為610發每分鐘。
此時前裝線膛槍通常來說每分鐘只能發射12次,哪怕是以射速為豪的前裝滑膛槍射速通常也只有34發。
弗蘭茨的杠桿式步槍,他只準備裝備給少量部隊。
除了自己的皇家龍騎士團、皇室衛隊、卡爾大公的家族衛隊、弗里德里希的海軍陸戰隊,部分教會武裝和安布雷拉傭兵以外弗蘭茨還準備在蒂羅爾拉起一支部隊。
弗蘭茨從蒂羅爾搞一支衛隊出來,在不知道密詔的人看來再正常不過了。畢竟通常來說在皇帝還在世的時候,皇儲會被安排出維也納到某地當個副王或者總督之類的歷練。
特蕾莎這種女性皇儲除外,通常來說皇儲離開維也納之后建立自己的行宮,再組建一支衛隊都是十分正常的操作。
而蒂羅爾作為曾經奧地利帝國的首都,旁邊又依山傍水,弗蘭茨選擇這里也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至于知曉密詔的人,對弗蘭茨行為就更加理解了。畢竟自己身邊的人接連遭遇暗殺,加強一些警備工作也算是人之常情。
不過弗蘭茨一次招募了兩千人,這讓旁觀者都有些湖涂了,畢竟當時的因斯布魯克蒂羅爾省會才2萬多人。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不過弗蘭茨的第一期計劃,他想要的是一支五千到八千人的真正軍隊。
目的前面已經說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錘子打鐵必須自身過硬,這便是所謂的元暴力。
至于軍官的任用上,弗蘭茨只講究一個任人唯親,全部從皇家龍騎團中抽調。
這些人的能力放眼奧地利不見得是最強的,但是一定是最忠于弗蘭茨的,畢竟他們都是老皇帝留給弗蘭茨的可用之人。
這些人也明白自己的立場,如果弗蘭茨日后成為了皇帝,那么他們一定飛黃騰達。
如果弗蘭茨失勢,那么他們不是被強制退伍,就是被送去某個戰場當炮灰。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