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多爾戈魯科夫語氣堅定地回答。
“那你還打算浪費我們寶貴的資金?”
“陛下,請恕我直言,黑海的運輸輻射能力有限,如果您只想進攻君士坦丁堡自然是夠了,但是想要平定巴爾干地區就必須深入內陸。
在當今世界鐵路是必不可少的,英國和奧地利皆因鐵路而崛起,我們俄國想要稱霸世界也必須有自己的鐵路!”
瓦西里·多爾戈魯科夫曾經前往歐洲多個國家進行考察,那些日子里他深刻意識到了俄國和歐洲強國在基建方面的差距。
火車的速度也許沒有馬車的幾十倍,但火車不需要休息,并且可以長期保持勻速前進,甚至可以在夜間高速行進,這都是馬車完全無法相比的。
而且作為俄國戰爭部中主管軍隊后勤的官員,他很清楚俄國的后勤到底有多爛,在自己的國土上,一批物資送半年并不是笑話,而是俄國運輸隊的一種常態。
一批物資送到時往往只有啟程時的三分之一,這其中自然有貪官污吏在其中強取豪奪,但自然損耗的數字也已經達到了無法忽略的程度。
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效率的低下,而巴爾干地區正是俄國的補給黑洞之一,瓦西里·多爾戈魯科夫相信只要有了鐵路俄國在后勤補給方面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尼古拉一世大受感動,當即便對瓦西里·多爾戈魯科夫進行了嘉獎,并認可了他戰爭部長的職位。
但瓦西里·多爾戈魯科夫的鐵路計劃還是被尼古拉一世否決了,原因自然是因為國庫榨出的最后一點資金也用在了向巴爾干增兵上。
不過尼古拉一世還是向瓦西里·多爾戈魯科夫許諾:等到俄國拿下了君士坦丁堡就建一條貫穿整個俄羅斯帝國的鐵路.
奧地利帝國沒有被俄國拉下水完全在各方的預料之內,甚至俄國內部的大多數人也認為此時并不是開戰的最佳時機。
俄國的商人們80%都是親奧派,雖然弗蘭茨并沒有要求他們做過什么,但他們一點也不想打仗,一直在極力阻止戰爭。
原因很簡單,俄國的官僚過于腐敗,一旦發生戰爭,他們就會用自己手中的權利把那些沒什么背景的商人吃得連骨頭渣都不剩。
哪怕是有背景的商人也要承受惡意競爭帶來的巨大壓力,這會打亂商界原本的規則和勢力平衡。
那些主管外貿的官員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們到時候會被軍方和地方官員所節制,表面上拿了很多好處,但卻不得不把自己吃下去的再吐出來。
而且商人和平民很少會恨軍方和政府,他們只會恨這些直接負責貿易和稅收的官員。
正因為如此所以俄國內部的親奧派的政治實力一直不強,但卻不代表他們沒有經濟實力。
這些人在聽到風聲之后就開始了高強度折騰,很多軍需物資都抄高,甚至高到有價無市。
最后俄國的后勤部門和戰爭部不得不推遲尼古拉一世先掃平內患的計劃.
其實在打與和之間,俄國內部還存在著第三個派系,他們是以烏瓦洛夫公爵和瓦西里·多爾戈魯科夫為首的少壯派。
在這些人眼中巴爾干就是一塊爛地根本不值得付出更多的代價,俄國在此的統治只要能保持道路暢通便已經足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