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預見的未來奧地利帝國的工業優勢將不可避免的遭受沖擊,除非奧地利帝國能引領新的技術革命才能繼續保持技術優勢。
否則在喪失技術優勢之后就要開始卷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了,這樣做除了會打薄利潤以外也不利于帝國的穩定和團結。
尤其是過分壓榨殖民地很可能會造成反噬,比如殖民地的動蕩,甚至是獨立傾向。不過還好奧地利帝國的殖民地是直接由于政府和軍隊控制,但也會實打實地削弱民眾殖民的意愿。
好在弗蘭茨對電力學的研究早就開始了,理論上講奧地利帝國將會領先其他國家一大步進入電力時代。
只不過這與原本的歷史相差甚遠,弗蘭茨也不太確定奧地利帝國究竟會走向何方。
但他有一點可以確定未來國家力量的根本依然是暴力,只要保持政府和軍隊的強勢就能占得先機,至少還有掀桌子的能力。
英國人也在尋求改變,他們正在改良煉鋼法,只不過英國人很快就發現奧地利帝國的技術比他們想象中的更復雜。
煉鋼的效率雖然有了大幅提升,但也事故頻發,而且與奧地利帝國的鋼產量依然有著不小的差距。
貝塞麥的發明者亨利·貝塞麥此時卻是去了法國,成為了拿破侖三世的座上賓。
此外英國人對海底電纜依然十分執著,他們似乎一定要邁過這三十四公里的海峽,船舶和信鴿已經無法滿足他們。
英國人吸取了第一次被法國漁民斬斷電纜的教訓,這一次他們沒用麻繩作為電纜的外衣,而是直接采用鍍鋅鐵絲,真正做到了堅不可摧。
英國的“布萊希爾德號”帶著巨大的木制絞盤緩緩將電纜放下的同時,法國也派出了軍艦對其護航,以確保沒有“愚民”再次斬斷電纜。
拿破侖三世的這種行為立刻遭到法國各界的批評,很多人都指責他對于英國過于軟弱。
“我們英勇的水兵,昔日的榮耀追求者,如今卻成了英國“電光”的守護者。現代性自有其魅力……”
——費加羅報
“但愿銅線的價格能配得上如此強大的海軍部署。或者,這是種新的外交形式?”
——法國《愚蠢》雜志
“比起防備法國的漁民,法國的戰士更應防備外敵的陰謀。比起保護英國人的電纜,你們更應該保護我們的人們!”
——雨果
雖說被噴了個狗血淋頭,但當英國的第一封電報順利到達杜伊勒里宮之時,法國高層依然是激動到難以自已。
“愿銅絲與古塔膠把海峽的怒潮譯成和平的符號。”
拿破侖三世立刻下令回電。
“愿英法之間的友誼與和平長存。”
沙皇尼古拉一世對此的評價是“狼狽為奸,肉麻至極!”
他當天就決定要修一條圣彼得堡到維也納的電報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