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雖然是荷蘭漢學家寫成,一些地方不文不白,但卻很有現代偵探的味道,這年代的公案破案過程還極為兒戲,經常需要依靠神神鬼鬼,極富思維魅力的偵探對上公案幾乎是降維打擊。
王文龍把狄公案改寫之后放出,雖然沒有達到連城訣的熱度,但還是讓許多人手不釋卷,一些評書先生更是喜歡這種有懸念感的作品,說了上面部分,讀者急于知道罪魁禍首是誰,往往會抓心撓肺的想要聽下部,所以報紙銷量也還能夠穩定。
“我來念,我來念。”還不滿十歲的吳家小少爺搶過報紙就先翻到了板塊,家中祖父祖母伯父伯母聚在一起,帶笑容聽著這晚輩念報。
就聽這吳家小少爺用稚嫩的聲音念
“狄公正色道無非是些傳言而已,并不足信,且揀那要緊的講來
陶干說道老爺明鑒,我雖無有十足把握,但小人私心以為這普慈寺定有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他娓娓說道約五年前,一個行腳僧來到此廟,自稱法號靈德。傳凡是未有子女的夫妻,只要去廟里許愿祝禱,回家后便能生兒育女。每當婦人進入大殿后,那靈德法師便親自貼上封條,將殿門封起,還要求其夫在封條上蓋印為記,并留在寺內的禪房中過夜,第二天早起再將封條揭下”
不到片刻這期銅鐘案的內容就已經念完,一家人熱烈討論普慈寺主持究竟把婦女藏在了哪里寺中有無鬼怪
讀完這篇連載吳家二爺非但沒有解饞,反而被勾動更多心思,很想快點看到下一期,他又將報紙翻到版的第二版,卻見上面是個甄嬛傳的標題。
甄嬛兩字看一眼就知是女子之名,起名叫做甄嬛傳,不禁讓讀者聯想。
吳二爺笑著說道“唔這旬報也開始連載閨閣了嗎”
聞言吳老太爺卻是臉色一變,剛才銅鐘案淫僧送子的故事就已經有些少兒不宜,他都后悔讓自己孫子來讀了,至于閨閣,情情愛愛,自然更不能讓小孩看。
他連忙說道“孫兒該去讀書了,二郎,你也隨我來。”
吳二爺無奈只能將報紙放在桌上,跟著父親還有侄兒一起向書齋走去,家中男子走了,兒媳也起身
“娘,那我也前邊去了。”
兒媳婦也走了,吳家老太太便讓丫鬟拿過報紙翻看。
她年紀大了,倒是喜歡看些情情愛愛的話本消解乏悶,平時聽戲也最喜歡聽些才子佳人故事。
最開始吳老太并沒把這甄嬛傳當回事,報紙的字號頗小,看得她眼睛難受,但看著看著吳老太就放不下來。
甄嬛傳第一章基本是開場人物介紹在一個不知何年何地的飄搖國,太后為江山子嗣著想讓皇帝進行選秀,大理寺少卿甄遠道長女甄嬛雖然在選秀之列,卻不愿嫁入帝王家,而是期待一位真心與她相待之人。
這年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之中女子沒有說話的機會,但是女子從內心之中卻還是想要有自由戀愛的權利。
否則各種話本中也不會都寫小姐與才子私通的故事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