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在此戛然而止,雖然沒有寫出結局,但是整篇文字悲傷的語調已經預示了宋常勤的死亡,或者是死在戰場上,或者是被朝廷抓回去問罪,又或者兩相夾攻之下,悲憤而亡。
這部參考大明劫寫成,但卻遠遠不止大明劫電影劇情的內容。
王文龍試圖在中描寫一個王朝末日的場面,借用了后世戰爭與和平等反映大時代背景的的方法,插入大量的視角轉換,通過流賊、名士、農民、軍人、地主、醫生、官員的眼睛,多視角的去描寫出他們眼中的世界,一點一點的勾畫出一個人心離亂的末世。
多視角的使用使得所有人物都不是全然惡人流賊不全是壞人,大多是因為沒飯吃被逼上梁山,官軍不全是好人,許多人殺良冒功、臨陣怯戰,甚至連不愿意交糧餉的地主大戶也有自己的理由他們不相信朝廷官軍,因為這些軍隊基本打不贏仗,倒是每次都會回來搶掠,所以大戶寧愿把糧食留在自己手里。
大家全都不是單純的壞人,只是時代使得他們站在矛盾的對立面上,整個世界都在螺旋下降。
王文龍悶頭寫了好幾天的大綱,然后開始正式創作,把寫好的前幾章拿給李國仙和沈宜修看。
李國仙和沈宜修都看入迷了。
李國仙畢竟出生在海商家庭,對于這篇的感受還不太深,但沈宜修卻是看完之后良久不語。
讀完書沈宜修忍不住問王文龍“相公以為天下會有離亂至此的那日嗎”
“希望只是家言而已吧。”王文龍嘆息說道,連續幾天的創作之后,他也有些沉浸在作品的情緒中。
王文龍拿著稿子來到編輯部后鄧志謨先拿去看。
最開始看到療疴錄的標題鄧志謨還以為這書是武俠,沒想到讀著讀著才發現這篇的視角宏大而又深刻。
讀了一整天,鄧志謨忍不住對著書稿長嘆“此書寫的真好”
他總算知道王文龍給本書起名叫療疴錄的緣由了
整部講的就是兩個醫生的故事。
涂旦可用醫術去治療爆發的傳染病,宋常勤也是用自己的能力想要治療好一個即將衰亡的王朝。
涂旦可用新辦法治療傳染病獲得了成功,而宋常勤使用新辦法從大戶家中榨出糧餉,卻似乎注定死在舊勢力的反撲之下人所生之病可解,但世道似乎已經疾重難返。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