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看了第一卷的小半部份,汪可受對于王文龍就已經是佩服不已,他拱手說道“若是我師父看到建陽先生的這篇文章,定然也會徹夜難眠了。”
馬經綸道“能否讓我等將書籍內容轉述給師父”
王文龍灑脫道“這有何妨我本就打算寫完刊刻的,說就是了。”
古文尚書疏證寫得實在太好,李贄看到其中只言片語就開始大為稱贊。
李贄原本還以為王文龍怯懦,他看到這書會明白,王文龍真動起手來可是比他狠多了他不過是自己搞出一套學說來和儒家對抗,而王文龍這是能把儒家的根給刨了,偏偏儒家學者還不能說出什么問題。
接下來幾天,王文龍跟毛文龍一起從通州進了京城,他和浙黨以及東林黨都有關系,自己的名聲又響亮,在京中頗為吃得開,于是四處交游,為毛文龍即將做的海運生意鋪平道路。
每天忙完應酬回到家里,王文龍還要點燈熬油的寫自己的古文尚書疏證,忙得不可開交。
他估計萬歷三十年的年關只能在京城過了。
就在王文龍忙碌之時,地球的另一邊,南美,特利尼達島。
一艘巨大帆船搖搖擺擺的試圖靠近港口。
港口上駐扎的水手交頭接耳。
而等到船只航行到近處,看清這船的體量,碼頭上的水手直接陷入恐慌之中。
“這船好大呀,不像是走好望角的船只。”
“它的炮口好多,難道是想攻擊我們”
“快去報告司令”
很快這支探險隊的司令沃爾特雷利就來到了碼頭上,他瞇著眼睛,遠眺著遠處漸漸靠近的帆船。
此時距離荷蘭彼得堡眼鏡師漢斯里波爾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還有七年時間,這年代的水手只能憑一雙肉眼睛觀察遠處船只。
而沃爾特已經快五十歲,他早年在牛津大學法學院讀書,后來又長期伏案寫作把眼睛給弄壞了,花費半天時間才分辨出船只的模樣。
接著沃爾特就吸了一口涼氣“該死的,這是西班牙人的馬尼拉大帆船,是他們在呂宋島上雇傭中國人建造的船只,西班牙人打回來了”
他連忙對身后的水手吩咐“把我們的炮車拉出來”
沃爾特雷利并非籍籍無名之輩他早年在牛津大學法學院學習,過程中一度參與伊麗莎白一世的戰爭策劃,二十年前沃爾特參加鎮壓愛爾蘭人的起義獲得伊麗莎白的重視,于是得到女王支持籌集資金建立了艦隊進行探險。
沃爾特的探險很有成果,他是第一個從美洲帶回煙草的歐洲人,之后還受封為爵士,成為伊麗莎白一世的警衛隊長,接著風流俊朗的沃爾特就做了伊麗莎白一世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