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民族之辨
筆峒先生就是徐奮鵬,他是萬歷朝的著名史學家,寫了幾十本史評、史地著作,評論歷史資料詳實、立論公允,于天下有莫大名聲。
因為他在臨川筆架山下設館收徒,所以被世人叫做筆峒先生。
徐奮鵬的歷史思想在前世傳入日本,被許多日本漢學家認為是“治國良方”,甚至對明治維新的思想進程都起過指導作用。
他的書之所以有如此效果,就是因為徐奮鵬在評論歷史之時嚴申華夷之辯的傾向非常強,在民族主義這一塊屬于明代的激進派,甚至能啟發兩百年后日本的維新思想家建立“大和民族”認同。
李如一得知民族國家論的大內容之后就找來了徐奮鵬的雜文比對,此時踏仙翻開徐奮鵬的徐筆峒先生文集卷八,找到那篇闡述徐奮鵬歷代王朝正統問題的古今正統辨又看了一遍。
徐奮鵬在這文章之中以明初大學者宋濂對于朱元璋的稱贊“功高萬古,得國極正”開始論述,認為宋濂之所以說朱元璋得國極正,不是因為他順應民心獲得百姓支持,而是因為他“迅掃胡腥,再開天地”。
他進一步闡述,以為明朝是把中原的少數民族統治者給趕了出去建立的國家,所以從上古的唐虞三代以來得國之正統者,第一就是明朝。
接下來徐奮鵬繼續分析表示用這個標準來看,漢唐宋在開國之時都沒有將少數民族政權清理干凈,他們的政權不是從“胡腥”手上奪來的,所以他們比起大明都可算是偽朝“以此方之,則為漢唐宋,皆閏位可也”。
徐奮鵬的古今正統辨認為一個朝代開創的最正統方式就是帶領漢人通過攻擊其他民族而建立,除此之外,無論這個朝代取得再大的成果,都不算是絕對正統。
李如一對于徐奮鵬的文字和思想還是頗為贊許的,此時的文人普遍對于華夷之辨有相當強的執念,而且李如一一家比大多數此時人還要痛恨蒙元。
而且這種敘述對于此時的大明來說也不完全適宜,如果說只有漢唐,故土才是大明的土地,那么大明哪還有對奴爾干都、司烏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土地的聲索和實控權力
徐奮鵬越是極端,李如一越感覺他文字之中沒有底氣。
兩人的主旨其實都是號召明人建立一種民族主義思想,不過相比之下徐奮鵬的民族主義非常狹隘,讓人一看就覺得難以推行,而王文龍的想法則是一步一個腳印,證明過程環環相扣。
看完這文章再品味一遍,李如一總覺得徐奮鵬文字雖然激昂,但是旨趣并不高,他的書中有一種對于關外領土“求而不得,不如毀去”的悲憤意味。
徐奮鵬直接把所有的少數民族政權斥為“胡腥”,認為少數民族都要被趕走,實行絕對漢人統治,而王文龍卻認為應該讓少數民族也可以建立中華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