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聽了王文龍的一番話,葉向高猶豫說道“甲骨若要上疏朝廷進行保護,非說得極大不可,但若是如此,帶來的影響怕也定是極大了。”
王文龍明白葉向高的憂慮,古代是沒有什么文物保護的概念的,明朝法律對于古物規定保護方法的無非是不可以偷墳掘墓,但對于古物的買賣并沒有什么禁止,盜墓之事也是屢見不鮮。
一些先賢大德、高僧名士的故居、遺物也會被保護,但這并不是法律所要求,往往是信徒或崇拜者的個人所為。
此時能使得歷朝歷代都進行保護的古物遺產,都需要受圣賢崇敬觀念的影響,比如孔子死后的孔子冢以及孔子所居堂室會被歷代朝廷保護起來。
如果要讓朝廷來保護甲骨,那葉向高在上疏之中大概要將甲骨捧到跟孔子的遺物一樣地位,這肯定會引起爭論。
更何況大明律里不光沒有保護文物的相關條文,且還有“賊盜發冢”一條,殷墟的甲骨雖然大多不是在墓里,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是古墓中出土的。
按規定“凡發掘墳冢見棺槨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開棺槨見尸者,絞”,在大明朝的早期百姓們還在關心溫飽,文物買賣很少見,更是少有人知道文物的價值,所以兩百多年前制定的大明律可根本就不會考慮到什么金石學研究、考古發掘。
這也就是現在朝廷管的寬,不抓而已,要不然董其昌他們在漳德府挖出甲骨做研究,只要是挖到了商人的陵墓,分分鐘都得被關進去。
“這也容易,”王文龍說道,“趙屏國幾人是來參加東林大會的,東林書院中也有不少先生對于甲骨文發現頗感興趣,我可讓他聯絡些名士共同造出聲量,屆時大人上疏就有背后支持了。”
葉向高感覺有些棘手,他不明白王文龍為何如此在意考古之事,隨口道“建陽先讓我思索幾日吧。”
“此事我一定要促成,”王文龍假裝生氣說道“若是葉侍郎不愿上疏,在下就去求李巡撫,若他也不愿意幫忙,我便關了蘇州旬報和蘇州銀幣廠,辭官回福建”
葉向高一臉驚愕,要鬧成這樣李三才肯定和他心生芥蒂,他不明白為何王文龍對于保護甲骨如此執著,不過反正寫篇上疏自己也不會損失太多,他終于說道“罷了,待我這幾日聯系同道商議一番,試寫一篇折子上去就是了。”
“多謝大人襄助”王文龍立刻便開心起來。
當天下午他就去找趙崡,到達廣一時,趙崡和馮從吾兩人正在屋中對著一些甲骨的拓片議論。
見到王文龍進來,兩人全都起身,趙崡為王文龍介紹道“這位便是馮仲好了,仲好,此君便是王建陽。”
王文龍連忙行禮“早聞關西夫子大名,今日有幸得見。”
馮從吾也是上下打量王文龍,頗為開心的說道“我最喜歡看建陽的療疴錄,建陽于此書中描摹世道人心已然到一境界,尚書古文疏證更是令人驚訝,我只道建陽年紀定然老成,不想今日一見,還是個翩翩少年呢。”
王文龍一笑轉向趙崡開口便說道“屏山先生,南京禮部的葉侍郎答應上疏請求保護彰德府甲骨了。”
“此話為真那可太好了”趙崡和馮從吾都頗為高興,當然,他們此時還不知道那個甲骨坑之中將會有多大的考古發現。
王文龍和馮從吾雖然是第一次見,但是兩人之間的關系倒還不算遠,首先馮從吾的師父許孚遠乃是金學曾之前的福建巡撫,早在王文龍于福建輔佐徐學聚時許孚遠就關注到王文龍這個人了,而許孚遠又是第一批發現尚書古文疏證利害的文人、把尚書古文疏證帶上京城的丁元薦是許孚遠的弟子,和馮從吾的書信之中師徒也經常討論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