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王文龍在江南物理社中重用的名士王徵也是陜西人,王徵的舅父張鑒也是關中理學名儒,張鑒和馮從吾關系相當不錯,就靠這一層關系,馮從吾和王文龍兩人也自然親近。
這年代天南海北的名士常常彼此聞名,但能夠見面的機會真是不多,好不容易在南京碰上,說了兩句話王文龍便拉著兩人出門。
在秦淮河邊找到一處酒樓,趙崡坐下便問掌柜道“你們這兒有什么酒”
“回老爺的話,新進的有銀瓶山陰酒,乃紹酒中極好的。”
趙崡問道“是路酒么”
那掌柜連忙笑著回答“南京紹興地方雖去不遠,然而家酒也是到不了的,到了此處的自然都是路酒了,我們生意人說了不算,老爺吃了就知是好哩。”
趙崡道“拿來嘗過方知。”
那掌柜的應一聲而去。
王文龍自己并不經常喝酒,而且每回出外人也都是把酒水備好了的,他少有到酒館里自己點酒的經驗,見那掌柜走了,這才頗為好奇的問道“屏國不曾來過江南,對于這南京的酒坊如何這般熟悉這路酒又是什么”
馮從吾聞言一笑,對王文龍說道“屏國兄可是酒道中的老手,這一點旁人確然是不及的。”
“馮兄莫要取笑,”趙崡笑著說道“紹興話、紹興師爺、紹興酒,世人都說此為紹興三通行,我雖在關中,但如何不知其實我以為紹興話不過州人口音,紹興師爺的本事有心也可學之,唯獨紹興酒,乃是會稽山陰之間水最宜釀,真真是他地學之不去。至于家酒則是紹興人自己釀了在州中飲用的酒水,路酒則是用來外販的酒水,路酒往往勝于家酒。”
這回到換了馮從吾聽的好奇,他問道“人都說留了好處自家吃,怎么照屏國所說意思,紹興本地的家酒反而不如路酒了”
趙崡解釋說道“酒水遠行易變質,或酸或苦,非極佳者不能遠賣,所以路上遠賣之酒必然要極佳才可。是以甘隴、桂林之地紹興酒皆絕美,聽聞若到了關外更是仙露瓊漿一般,但到了南京這幾日所喝之紹興酒總是差些意思,如我昨日所飲的紹酒若非是窖藏數年幾乎不堪入口了。”
王文龍聽的也是頗為好奇,想一想還真是這個道理,黃酒雖然性致比水更穩定,但是這年代交通不便,要把紹興酒運到關中去隨隨便便都要耽擱個大半年,一路上日曬雨淋舟車勞頓,到地方還能夠不變質的酒質量肯定不差。不像后世,隨便一勺防腐劑加進去,無論好酒還是壞酒都沒有變質的擔憂。
三人談話之間,那掌柜的便將酒水送了上來,果然是一尊漂亮的銀瓶,瓶子上還簪刻“山陰吳氏老坊佳釀”的招牌。
拆開泥封,香飄四溢,不光趙崡瞬間眼前一亮,就是王文龍也不自覺咽了一口唾沫。
趙崡連忙喝了一杯,然后便連連點頭道“此為我到南京之后所飲最佳者。喚做什么”
那掌柜的笑道“這是吳氏的女兒酒,窖藏十六年,一壇酒已縮了只剩七成,專門分到銀瓶里裝著,一等一的好紹酒呢”
這也是他看到趙崡的確懂酒這才會將好酒拿出來,要只是王文龍和馮從吾來,多半見不到這女兒紅的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