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道“我看書得知澹園先生撰寫史料時為了公正的評價人物,所以會參考傳記人物生前的奏章、當時朝堂上的時論、收集相關人物的墓志銘、又實際到本地去采訪其人的鄉評,認為這樣就能夠同可為證,但在下卻以為只看這些文字資料是不夠的。”
“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從各個方面都可以做出,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評價就是絕對正確,寫一個人物的歷史傳記,應該更多的還原他當時的實際作為,除了追究該人的本心性意之外,更要看看他的實事。”
“嗯此言大謬。”
焦竑撇撇嘴,他很不認同王文龍的這種歷史研究觀,并且表現得很直白。
在研究歷史上他最推崇的是太史公司馬遷的方法,自己寫書之時也摹仿司馬遷的體例,對于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件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出一番點評,并且會極力維持評論的公正。
他道“若是書寫史書之時不做評論,而是只羅列事件,那與年表有何不同史家秉筆是為了天下正氣,不是為了寫流水賬。”
王文龍“當然不同,一些歷史事實就藏在細節之中,史家所寫的內容許多都可以被改變模糊,隨著時代流傳,人心變動,對于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會不斷變化,從長遠來看反而是實實在在的史實才能夠還原歷史人物的本來面貌。”
王文龍舉例道“就比如說起史家怕沒有比太史公更加公正的了,然而只要看這安陽的甲骨發掘,便知道史記之中許多記載都是有錯的,可見光是對人物立論必然會造成歷史扭曲,這樣的問題哪怕太史公也不可避免。”
焦竑皺眉道“太史公寫錯了”
王文龍點頭說道“記錯了一些地方,還有許多事情根本不寫。”
焦竑道“建陽可試舉例”
王文龍道“我們發現一片甲骨,其上記載著辛巳年,婦好集結三千人,商王武丁集結一萬人,一同伐羌。可見商王武丁的王后婦好應該也是一個部落首領,并且有相當大的實力,除開是皇后之外,還有領軍的能力,此事若是只看史書怕是沒地方查去。”
婦好墓在這時還沒有被挖出來,但是武丁十分長壽,當商王當了四五十年,殷墟甲骨中有大量武丁的生活記載,婦好這個王后的身份背景在這些生活記載之中也越來越明晰。
學者們發現在史書上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文字的這個王后不僅是武丁的老婆,還是一個女性氏族首領,并且所擁有的兵力幾乎可以和武丁手下最強大的諸侯相抗衡。
甚至婦好還親自領兵出征,在一些卜辭之中她的地位幾乎相當于上將軍。
這樁樁件件讓甲骨社的學者們越看越吃驚,如果純看地位來說,可以說婦好在武丁朝的威望可能比被世人盛頌的賢相傅說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