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歐明兩年前還只是一個旗總,但他憑借自己對于歐洲技術的了解深受沈有容和徐學聚的重視,沈有容在和卜歐明的交流之中,也意識到此時歐洲人造船技術以及火炮技術的先進。
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已經數百年,已把造船技術、火炮技術全都練了出來。
技術這玩意兒誰先發明的其實也就是個名頭,關鍵是誰用的多誰就能掌握的更加精進。
就像后世的各項工程技術許多都是西方人發明的,但是西方去工業化搞個二三十年后,二戰時開動工業能力就可以滿足整個反法西斯同盟的老美照樣連條高鐵都修不出來。
而當年連修一公里鐵路都要找歐洲人學習技術的東方大國,在集中力量追趕了十幾年,修了幾千公里高鐵之后,技術自然練得純熟,高鐵的輸出反而能成為國家名片。
此時大明面臨的情況也是一樣,當年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團隊再強大,經過百多年的海禁,早已船塢廢棄、船工培養斷檔,同時,歐洲人卻從中國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處不斷學習海船知識,百多年下來,明人造船技術自然比不上歐洲人了。
離開福建之時沈有容想把卜歐明帶走徐學聚還不愿意,還是沈有容許了卜歐明跟他去浙江就能升官,卜歐明才跟著他來的。
現在卜歐明已經從旗總升到百總,還補了個百戶的軍職,正兒八經算是大明武官了。投桃報李,卜歐明也從澳門為沈有容挖來了一個名叫胡安·納瓦羅的西班牙造船師。
此君的名字讓王文龍想到了后世某西班牙球星,但其實納瓦羅這個姓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納瓦拉人,納瓦拉地區是西班牙沿海一個著名的航海地區,出產最好的造船工和水手。
李國助詢問道:“這叫胡安的工匠能夠造三角帆船?”
沈有容笑道:“他說自己能造三角帆船和西班牙人所操縱的大帆船,還有一種什么卡拉克船,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在我面前磨出過這幾種船的模型,的確是有些本領的。”
李國助驚道:“他會做西班牙人的大帆船?這樣的人材應該讓他在我大明開辦造船廠呀!”
李國助心中羨慕極了,他們這些走遠洋貿易的人都知道歐洲人的帆船有多好用,李家的艦隊之中就有從西班牙馬尼拉造船廠處訂購的卡拉克船,一直被李家當作主力艦使用。
那船只巨大的噸位和便捷的操作性放到對日航線上簡直是一流殺器,碰到日本藩國的水兵和海上強盜直接碾壓過去就行。
李家還曾試圖想要購買西班牙人龐大的馬尼拉大帆船,只不過這種專門從馬尼拉運輸殖民所得回西班牙的巨型船只建造周期太長,西班牙人根本不愿意賣。此時聽說胡安能造這種船,李國助心里已經打起了主意。
王文龍聞言則是暗暗一笑。
在秉持著大就是好理念的李國助看來卡拉克船的噸位就足以在大明周邊的水域上耀武揚威,噸位更大的馬尼拉大帆船應該更能橫著走,可是王文龍卻知道此時西班牙人的造船理念已經落后。
比如幾年前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敗給英國艦隊,后世總結西班牙的失敗原因,不光是西班牙海軍的作戰理念落后,還因為西班牙人和李家一樣,到現在還秉持著只要噸位大就能碾壓對方的想法,貨船戰船不分,只看排水量,往貨船上裝備了青銅炮之后就當做戰船出海作戰。
此時英國人已經在西班牙人大帆船的基礎上又發明了改良的英國蓋倫船、專門用來作戰的早期巡防艦等等新式船只。
這些戰船比起此時西班牙的船只更輕便,而且有一些還考慮到作戰之時靈活的機動性,在保留船帆的同時又裝備了船槳,方便在海戰之時帆槳并用,更快的將炮口對準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