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隨著李旦年紀漸漸大了,王文龍知道李家的實力已經將要走下坡路,再過幾年,李家只能和福建官府聯合,不然連自保都困難,更別說保住一個價值連城的造船廠。
李國助想了想,只能笑著嘆息:“建陽總還是比我看得更遠。”
王文龍安慰李國助說道:“其實我們只要把造船廠建起來,這歐洲人的造船技術用不了幾年,咱們福建的工匠也能學去,到時候李家想要能夠造歐式船只的船工,直接從臺灣的造船廠里招募就可以了,何必急于這一兩年呢?”
王文龍想著的是通過在臺灣建立造船廠,將福建的造船能力全面培養起來。
之所以船廠要建在臺灣,也是怕這造船廠的利益牽扯太廣,初期放在臺灣發展,可以排除最多的政治、家族等等因素干擾,只要講商業邏輯就行。
等造船廠在臺灣培養出工匠,再有人盯上臺灣的造船廠也不怕了。
那時造船技術可以隨著這些工匠流傳到整個福建,甚至往北往南傳到浙江和廣東去,如此一來,整個大明的造船技術都會上一個臺階。
這計劃實在龐大,初期必須要有得力的人可以協助,還少不了李家的支持。
李國助點頭說:“我們李家有能力在臺灣投資興辦造船廠,現在我們在打狗港也有幾個村子,那地方是航運要沖,也有足夠修建船塢的灘涂,過幾天我就去臺灣督促此事。”
“我也約好了要去臺灣,不如趁著入夏之后海面平靜同你一起去。”王文龍說道:“要想在臺灣興辦這一家造船廠,還要把其他勢力也拉入局中,一來可以分散投資廣撒利益,二來臺灣島上的漢人畢竟少,團結更多力量,才能夠把船廠辦好。”
李國助點頭說道:“既然建陽有如此打算,那咱們就一同去臺灣島。你可以幫忙聯絡三一教等人,至于工廠建設和管理的人材,我會先在泉州物色一批。”
……
時間轉眼來到萬歷三十四年的六月,此時天下的大事件,除了緬甸突然入侵大明邊境的木邦之外,最重要就是沈一貫所面臨的彈劾。
浙黨趁著萬歷皇帝想要對東林黨人出氣的關頭站出來和東林黨一番死斗,結局卻仍舊沒有什么改變。
東林黨京察大勝之后早就已經力壓三黨,浙黨加萬歷皇帝的力量也斗不過他們。
萬歷皇帝大怒的結果甚至懲處不了此事之中上書最為激烈的東林黨給事中陳嘉訓以及御史孫居相,如今陳嘉訓不過是被罷免,孫居相更是僅僅罰俸了事,連把兩人丟進詔獄都不敢。
而沈一貫這次卻實實在在損失了多的。
在陳嘉訓和孫居向上書指責沈一貫“貪奸”之時,沈一貫照正常流程請求辭職以明志。當時沈一貫還以為這不過是走過場,但斗爭結果居然是萬歷皇帝允許沈一貫退休。
浙黨和萬歷皇帝聯合起來跟東林黨斗爭,結果東林黨兩個為首的言官一個罷官、一個罰俸,而浙黨的首輔卻直接被擼掉,此消息一出天下震驚,眾人似乎才察覺東林黨的力量居然強大到了如此地步!
其實這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于萬歷皇帝再次賣隊友。
萬歷皇帝每一次和朝中黨派聯合斗爭,發現打不贏往往就會先退走,并毫不猶豫的把隊友給賣掉,浙黨不過是又被賣了一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