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跟著張山長一起走進書院山門,而學生們則在后面擠擠挨挨,許多人都伸長了脖子向王文龍這里張望,想看看名滿八閩的建陽先生究竟是什么長相。
王文龍被張山長一路引進書院的講廳,一群書院中比較出挑的學生被帶到講廳旁邊。
“山長好!”
“建陽先生好!”
學生們紛紛問候。
張子明指著一個學生對王文龍介紹說:“這個學生叫林啟昌,字漳艾,他們家原本是漳浦人,早在福建商人大舉開臺之前就已經遷居臺灣,如今聚居在臺中的北屯,林啟昌做文章頗有幾分功力,今年打算回漳州考舉人。”
“是個出色后生啊。”王文龍笑著點頭道。
林啟昌則一臉激動:“在下早就仰慕建陽先生大名,今天終于有機會能夠一見。”
林啟昌所居住的臺中北屯在后世就是臺中市的霧峰區,而林啟昌的家族就是后世臺灣大名鼎鼎的霧峰林家,這支家族在元代就已經遷居臺灣,后來由霧風林家分出來的板橋林家等幾支都是臺灣本土有名的望族,原歷史上在鄭成功時代霧風林家就進入臺灣的權力中心,青史留名的包括鄭成功手下大將林鳳,還有后來帶著籃球游回祖國的那位林先生,也是霧峰林家的后代。
接著張子明又指著一個臉上帶刀疤的青年介紹說:“這乃是福州的廖文遠,隨其族來到臺中一帶開墾,文章做的也不錯。”
王文龍好奇問道:“朋友臉上疤痕從何而來?”
廖文遠直白的用閩南口音回答:“幼時隨父親同土人爭水,受土人毒箭咬了一口。不過已把水塘爭下來了,些許小傷并無掛礙。”
“當時你幾歲?”王文龍問。
“約莫九歲了吧。”廖文遠回答。
張子明連忙在一旁補充:“那時與他們爭水之岸里社,如今已經加入三一教,成為熟番了。”
王文龍點點頭稱贊道:“小友九歲之時就能提刀上陣,真乃少年英雄也。”
接著張子明又為王文龍介紹在北部淡水一帶長大的陳耀漳,和廖文遠與林啟昌不同,陳家在淡水一帶已經跨過開墾的階段,開始在淡水的定居點附近行醫,并且通過和土人之間的長期交流建立了關系,在淡水一帶經營木材生意。
陳耀漳今年也要回福建科舉,因為他家族中人多少都認些字,陳耀漳從小也是被當做讀書種子培養的,他考上舉人的概率比林啟昌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