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歷史上荷蘭人在臺灣設立熱蘭遮城后,就要求所有去往荷蘭殖民地貿易的大明商船都到熱蘭遮城跟荷蘭人做交割,交割下來的貨物由荷蘭人自己組織船隊運往荷蘭的殖民地巴達維亞。
原本大明海商送貨上門直接到巴達維亞做生意,貨品稀少,價格自然能夠喊得很高。
可等到荷蘭人直接把貨物在臺灣就交割完畢,迫使大明商人在家門口的臺灣島賣貨,能到達臺灣的海商自然比能夠遠航巴達維亞的海商多多了,于是大明商人在臺灣島上直接削價競爭,使得荷蘭人進貨價格大減,多得了好大一份利益。
從臺灣往巴拉維亞運貨的船隊很多也是從大明商人手中雇傭的,但這些船隊裝的是公司的貨物,只是掙個物流費用而已,不像原歷史上可以輕而易舉的發大財。
而對于不聽他們話,跑到東亞洋面上亂做生意的海商,荷蘭東印度公司規定凡看到沒有公司旗幟的船只,荷蘭船隊就可以行使私掠權。
歷史上一直到鄭成功打下熱蘭遮城、收復臺灣,迫使荷蘭人和鄭氏集團簽訂單方面貿易協議,荷蘭人才不得不從嘴中將這塊肥肉部分吐了出來。
但鄭成功只是東亞的特例,荷蘭人對日本緬甸印度也是用的同樣方法。
包括后來的英國東印度公司也是同樣的做法,這個搞法,使得通過海貿發財的人數迅速減少。
原歷史上的明末,伴隨著海貿生意一本萬利的東風,可以出現李旦、劉香、顏思齊、鄭芝龍這些靠海貿生意飛速發達的海主。
但鄭成功以后隨著東印度公司模式成熟,海主時代也就結束了。
看看在這之后東亞海面上叫得出名號的人物:鄭七妹、大頭楊等等,基本就是海盜頭子,因為做正經生意做到頭了也就是個運貨仔,根本沒機會發財。
聽王文龍說了一番荷蘭人的殖民方式,李國仙也頗為有感觸,道:“原來荷蘭人是用這個方法掙錢的,真是精明,只可惜我們大明商人沒有這樣的力量。”
殖民公司模式可以說是大航海時代培養出來的最強殖民方式,李家就是力量不夠而已,要是有足夠力量,李家也想搞個殖民公司出來。
王文龍吐出一口濁氣說:“荷蘭人現在要是決心開始控制航道,給福建海商野蠻生長的時代就要結束了。”
歷史上荷蘭東印度公司還要幾年時間才能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王文龍害怕的是他們在這時空會因為什么蝴蝶效應而把這個過程加速。
李國仙笑著說:“還要多虧了相公在這些年里寫了這么多書,讓大明人士知道了什么叫殖民?什么叫大航海?若非如此,只怕今天的局面還要差上許多。”
聽到李國仙的話王文龍才笑起來。
李國仙說的沒錯,他雖然沒有改變天下大勢,但是卻在這些年里默默影響了大明的思想界,如今的民族主義熱潮、民黨、大舉開發臺灣還有在臺灣正在興辦的歐式造船廠,全都是歷史上未曾出現過的進步。
也許在這個時空的大明面對上,荷蘭人會教出不一樣的答卷吧。
王文龍吐口氣,笑對李國仙說:“今天不做實驗了,咱們就一起下樓轉轉,看看荷蘭人給咱送來了什么東西。”
李國仙道:“那相公等我一會兒,我去換衣服。”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