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是做什么吃的,隨便一個廈門島,聽也沒聽過的地方,都能抓到十幾個荷蘭人的探子,這海防還不被外人給看得透了?”
“正是國朝無道,才顯出仁人義士的可貴。”
大明朝的百姓喜歡聽故事,而官場故事之中最經典的模板就是壞人陷害忠良。陷害忠良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圖謀天下,自立為王。
這就相當于后世故事之中任何大魔王的目的都是為了統治世界一樣。
這其中的壞人包括了太監野心龐大的藩王武官,還有就是外國勢力。
而荷蘭人所做的這件事情,外國勢力是有了,忠良王文龍也是天下聞名,甚至荷蘭人還真的是為了圖謀大明,是不是想要成為大明的皇帝不好說,但是圖謀大明的海上疆域,這也算是圖謀的一部分吧。
此事和經典故事模板符合的嚴絲合縫,百姓理解起來絲毫不費力。
正是因此,這事情才一下成為百姓街談巷議的故事。
外國之人派間諜到大明來殘害忠良,若不是天幸照顧,甚至幾乎成功,這朝廷一再說要隔絕內外,怎么弄的跟個篩子似的?
有了輿論基礎之后,東林黨加上三黨又開始上書。
其實這些黨派都站在士大夫階級的立場上,不完全同意王文龍開海和民族主義的建議,但在這時卻不會妨礙大家一起開罵。
現在內閣也就朱庚一個老頭,各派都想把自己的人馬塞進內閣之中,這種情況下攻擊朝廷屬于大家的一致選擇。
……
京中,朱庚叫來大兒子禮部郎中朱敬循以及二兒子中書舍人朱敬復商議。
朱敬復頗為父親鳴不平:“王文龍被陷害和父親有何相干?滿朝人盡來開罵,真是毫無道理。”
“他們圖的什么,難道我們不知?這天下之事何時又講道理了。”朱閣老嘆氣,“我所言之事圣上始終不予答復,看如今的樣子即使圣上答復了,朝中對我的攻擊也不會停歇,他們到底只是盯著閣老的位置,不如我主動讓賢。”
朱庚也不是清心寡欲愿意輕易讓出內閣獨相的位置,他是實在是受不住了。
這才當上獨相幾個月,已經有幾十人上書攻擊他,而朱賡寫的政改折子萬歷皇帝只是優詔答應,卻根本不實施。
朱賡前兩天把最后的招都使了,身穿素服到文華門跪地懇請,萬歷皇帝只是派太監出來讓他起身,朱賡死跪不起,萬歷皇帝就一再的派太監來扶,但始終不見他面。
朱賡后來跪的真的快死了,只能自己收拾回家,沒辦法,實在不能再撐,他第二天還得到內閣上班呢,他要真跪死了,大明內閣就沒人了。
別說跪死,內閣就他一個閣老,滿天下的權力和責任全掛在他頭上,朱賡連假都不敢請。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