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問津大會召開的時機就是:折騰了個把月之后萬歷皇帝終于也感覺出不對了,于是在即將進入萬歷三十五年的當口,新一任的閣臣人選總算要籌備出來。
新一任的萬歷朝內閣基本確定的人物有三個:葉向高、于慎行、李廷機。
對朝廷局勢熟悉的人就能看出,這份內閣名單的選擇還是有權衡政治利益的考量的。
葉相高是東林黨不說了。
李廷機稱沈一貫做老師,之前也一直和浙黨人員來往,被認為是浙黨的外圍,但。因為李廷機的任上一直都是清流,從國子監干到六部,這年頭的黨派斗爭都是依靠利益團結在一起的,李廷機實際沒有得到浙黨的多少利益,所以被認為上任之后也不會替浙黨辦太多的事。基本就是個黨派色采不濃的官員。
剩下一個于慎行已六十多歲,是這一次升上來的閣老之中年紀最長的,也是朱賡親自推薦的私人,而朱賡自己說起來也算是沈一貫的人馬,所以于慎行可以算是個隱約的浙黨。
大方向上到此就明了了,沈一貫雖然已經離開了朝廷,但是好幾年的首輔不是白當的,新任內閣里除了葉向高是東林,李廷機中立偏浙黨,于慎行偏浙黨,東林黨和浙黨之間的斗爭還將成為主線。
這種局面顯然是萬歷皇帝和朝中各派勢力故意安排出來的,總不能真讓東林獨大,而對于三黨中另外的楚、齊兩黨來說,這種局面也最方便他們聯合起來對抗東林。
說的熱鬧,然而在王文龍看來,這也是萬歷一朝朝堂上悲哀的表現。
現在東林黨贏了,內閣中只剩下朱賡一個無人掣肘,東林黨人已經擁有了最強的局勢,卻還是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抱負,而且還搞得閣老都沒辦法上班,整個朝廷局勢一團糟。
為此朝中只能弄出一個新內閣,而新內閣的人員配置又是沖著黨爭的局面去設置的。
合著如今這朝堂,沒了黨爭就運行不下去?滿朝公卿那么多正事兒一點不干,天天就把力氣存著用來吵架,真是讓人無話可說。
王文龍和黃道周兩人出了仙霞關,坐船進入江南,又在路上碰見了去參加問津書院會講的方從哲。
方從哲原本沒有黨派傾向,但辭官之后愛幫朋友辦事,隨著這幾年黨爭斗來斗去,他幫著幫著也快幫成浙黨了。不過方從哲和葉尚高關系極好,和東林黨人也聊得進天。
三人坐船轉入長江航道,一路溯江而上,在萬歷三十五年的正月終于來到了黃州府。
問津書院坐落在大別山腳下,在后世隨著大武漢的擴張,問津書院所在地塊被劃進了武漢市新洲區,在如今武漢三鎮的轄區范圍卻沒那么大,問津書院屬于黃州府黃岡縣的轄地。
才在河邊下了船,三人就聽身后有人招呼說道:“建陽公?中涵先生,黃朋友,你們也到了?”
王文龍一回頭,笑道:“汪朋友,左朋友,好久不見,你們也來參加會講嗎?”
汪文言笑嘻嘻的穿著一身儒衫站在渡口上,邊上還站著同樣身著儒衫的左光斗。
汪文言笑嘻嘻的道:“我已在京師國子監補了個監生,建陽先生叫我做汪朋友我也受得。不過左遺直先生不該叫他朋友,該叫他同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