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也猜到各黨派都不會支持漕運改海,這事情已經太多有識之士提出,如果能做到早就做了,他拋出這個議題只不過是試試水,感覺眾人對于開源節流這個思想沒什么意見,王文龍繼續說:
“既然對內的改革短暫時間難以實現,那就通過對外開拓收獲錢財。這兩年福建海面上貿易發展迅速,未來很可能會興起一批富可敵國之大海商,這樣的勢力想要純靠海進加以禁止是不可能的,海禁一出,這些海商就會變成走私商人,朝廷海禁都將無用。不如因勢利導,拋棄過去之古板船引政策,鼓勵海貿并對之大收商稅,如此便能效仿宋朝之故事,為朝廷增加一大稅收來源。”
參加問津大會的眾人對于海外貿易沒有什么太強概念,葉向高好奇問道:“如今福建之海貿很興旺么?”
王文龍點頭說:“荷蘭人成立了一家荷蘭東印度公司,這幾年大規模的拓展西洋航線,許多南北貨物都源源不斷的運抵香料群島,福建海上貿易的規模在這幾年間至少增加了五成。”
他又舉例子說:“就比如臺灣島上的李家福源盛造船廠,因為福建海上貿易的繁榮,這造船廠去年才剛開始營業,短短一年間,去年的船只生產總產量已經達到了八千料。”
王文龍說出這個數字之后,見場中的一眾讀書人完全沒有任何回應,他眨眨眼睛才反應過來,這群讀書人里頭好多都是大學先生,根本弄不清船只的噸位該怎么換算,于是又補充了一句:“龍江船廠去年總共生產出來的船只載重還不到六千料。”
龍江船廠是大明在江南最大的造船基地,如此一說眾人才有了個概念,連葉向高也非常驚訝:“只是一年間就養出了一個比龍江船廠開工量還大的造船基地,福建海上貿易竟然已繁榮到如此程度?”
王文龍點點頭:“是以我的意見是堵不如疏,不如讓朝廷參與海上貿易事業,甚至可以讓朝廷投資殖民,讓官辦船商的力量去和那些歐洲人做海上競爭。”
一群人聽的目瞪口呆。
讓萬歷皇帝投資去進行海外貿易,乍聽之下幾乎天方夜譚,但仔細想想,卻又似乎真能夠實行。
海外貿易的利潤頗高,說不定真能夠讓萬歷皇帝動心。
對于葉向高來說,反正進到皇帝口袋里的錢也拿不出來,哪怕皇帝投資海洋貿易把錢全部虧掉對于東林黨也沒什么損失,更重要的是萬歷皇帝投資海貿,說不定就會把他的精力都放在海面上,能夠少折騰一點大明的士紳。
不過在場一些文人卻立刻表示反對:“這豈不是要讓圣上去與海商爭利?”
王文龍搖頭說道:“航海有大利,這種利益并非定額,投資越多,盤子只會越做越大,沒有什么爭不爭利的說法。有關此事的詳細講解,我在《國富論》中已經闡明,先生可讀過此書再與我辯駁。”
王文龍一句話就把反對此事的聲音給壓了回去,這個反對萬歷皇帝參與海貿的文人顯然是和大海商有所瓜葛,怕皇帝參與海貿之后會搶占世家大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