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文龍奔赴北京的時候,萬歷三十五年的大明也陸續發生了不少大事。
其中最引起朝堂爭論的事情就是江西巡撫離職事件。
去年年底江西巡撫許弘綱的父親生病,許弘綱上書朝廷請求休假回家,朝廷沒有給回復,許弘綱心急,上書推薦了兩個官員代替他的職位,然后直接掛印而去。
雖然之前大明的朝臣已經有許多擺爛的做法,但是許弘綱的這一手還是實在太夸張。
許弘綱的官職是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等處地方兼理軍務,上馬管兵下馬管民,絕對的江西軍政一把手。
這樣的大官跟朝廷說聲請假,居然自己跑了,提了兩個備選的官員名額,也沒有等朝廷答復、也沒有跟前來協調的官員交接,整個江西省的軍民事務全都被他拋之腦后。
許巡撫一跑,江西當時就亂了套。
之前雖然也有覺得工作不好干于是掛印而去的官員,但好歹人家是辭了職,而許弘綱卻完全沒有辭職,他把江西巡撫的工作一丟回家照顧父親,臨走之所以還推薦了兩個接任他的人選,就是還想著之后能有機會再出來做官。小算盤打的嘩嘩響。
一下朝廷就炸了鍋,給事中翁憲祥向萬歷奏言:“巡撫、巡按官解任,不宜聽其自去。”
這上書放到其他時代就是個笑話,巡撫級別的官員解任之后要等待工作安排才能離開,這在任何時代都應該是正常做法,而在萬歷朝的上書中言官只能委宛表示“不宜聽其自去”。
而且還真不是翁憲祥說的太過于保守,而是這時好多官員真是這么做的。
因為別的時代巡撫學院這種官員等候新任官員替代,也就是等上幾個月交接工作就好了,而萬歷皇帝擺爛這么久,巡撫、巡案任職期滿等候新官替代有的甚至要等十幾年,這十幾年中他們都無法離去,舊有的官職被撤了,留在老單位連個正式身份都沒有,這種級別的官員任免都需要皇帝點頭,萬歷不管,內閣只能出個留用的文件,讓他們留在原位上等,要不然他們在等待期間的俸祿都沒人發。
事實上,此時許多尚書、侍郎等卸任官員沒有等到新官到任就借故離去,這已經成為了京城中的慣例。而許弘綱這件事引起滿朝議論,也不過是因為他是第一個丟下官職就跑的巡撫,做的事情太夸張而已。
此事能夠引起滿朝熱議背后的原因,當然也因為許弘綱是浙黨,而且這老兄臨走之前推薦的另外兩個解任人選也是浙黨。
許弘綱做的事情在東林黨眼中實在太可恨了,跑就跑,居然臨走還想為浙黨占著一個江西巡撫的位置,東林不整他整誰?
這事情引起軒然大波,特別是在民間掀起熱烈討論。
各地的報紙都罵開了花,然而報紙的輿論卻不集中在黨爭上,而是百姓們愕然發現巡撫這種級別的大官居然說回家就回家,而許弘綱在離職之前已經上書了幾個月,朝廷居然也完全不說派個新任巡撫來。
從江西巡撫到皇帝,合著沒一個人把全省的軍民事物放在心上。
許多百姓過去只是知道朝廷中黨爭激烈,但是黨爭的那些議題離普通百姓太遠,他們并沒有什么感覺。
許弘綱這件事情卻是人人有感,在百姓眼中權謂大如天的一省巡撫,居然被這些大人物如此草率的處置,真是讓百姓寒透了心。
而且這一次掀起的輿論風波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各地罵的最厲害的一般是面向普通士商階級的報紙,而那些服務于各黨派以及高級知識分子群體的報紙,卻對此報道并不熱衷。
許多當過官的人甚至驚訝于百姓對于此事的討論熱情,他們覺得這不過是又一個黨爭議題,沒有什么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