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一路上關注著這件事情在輿論之中的影響,明顯感覺到大明的中下層文人和上層士大夫階級正在割裂。
對于士大夫來說,這件事更重要的作用是作為黨爭的材料。而普通百姓卻對這大明朝廷寒了心,一眼看穿了這朝廷草臺班子的本質。
王文龍也在船上寫了幾篇議論,交給《蘇州旬報》發表。
他的議論方向當然是傾向于小士商階級的,把許弘綱和拖延新任江西巡撫任命的朝廷給罵了一個遍。
這種輿論場上不同階級的冷熱區別,時間長了定然會造成不同階級間思維傾向的不同。
現在各地的報刊輿論還被士大夫階級的輿論所引導,但是在這一次事件之中小市民的報紙和士大夫的報紙已經有了明顯討論方向的不同,隨著時間發展小市民的報紙定然會和士大夫所看的報刊雜志產生極大區別。
王文龍之所以寫文章關注此事就是因為他手下兩份報紙定然都要站在小市民一邊,王文龍很清楚市民階級才是報紙行業發展的希望,也是整個大明發展的希望。
王文龍的評論一出,在江南獲得一片叫好之聲,他的議論切中要害,幾乎是在幾天時間內便在江南引起了一陣小文人小市民的跟隨風潮。
江南的輿論直接影響到浙黨和東林黨。
朝中官員對于許弘綱一事造成如此大影響感到萬分驚訝,更有人對于王文龍在江南的影響力刷新了認識。
因為事情造成的影響出乎意料,對許弘綱的處理也飛快的作出,這時許弘綱的父親已經過世,旨意表示許弘綱此事影響惡劣,待他服喪結束,降一級遠放外任。
原歷史上許弘綱服喪結束后還能到陜西做參政,而現在“遠放外任”四個字一下,估計這回許弘綱服喪結束就得準備去云貴了。
王文龍看到對于許弘綱的處理則頗為無語,丟下全省的軍民跑回家照顧老爹,這樣的人服喪結束之后居然還可以當回省級官員,哪怕是調到邊遠地區這事情也夠離譜。
如果放在大明開國的年份,別說朱元璋,就是朱棣碰到許弘綱這樣的官員也早給他咔嚓了。
不過在京官看來,許弘綱這樣的人可咔嚓不得,因為人家是正經的巡撫級官員,大巡撫級別官員急缺,許弘綱爛是爛了點,但也比沒得用強呀。
越是忠于國事的京官越怕許弘綱被罷官,因為能用的巡撫罷一個少一個。萬歷多少年沒批巡撫了,某種程度上,許弘綱還真是個寶貝。
只能說萬歷朝就是這么一個離譜的時代。
這年代的南北交通通過運河速度還是太慢。今年雖然沒有遇到水災,但王文龍緊趕慢趕,來到京城還是一個多月以后的事情了。
在天津上岸,王文龍侍奉皇命上京的有權動用驛站,于是直接在驛站中要了一輛馬車趕往北京。
王文龍只討要了一輛馬車,這真不是什么過分的要求。
這年頭驛站負責官員的往來服務,拿著公家的條子就能夠在驛站中享受各種服務,本著公家單位的東西不拿白不拿,到了萬歷年間,官員住驛站的各種奢侈消費已經司空見慣。
有一些官員出門辦事,帶的隨從動輒十幾人,大包小包人吃馬嚼全都要沿途的驛站負責,甚至臨走之前還要求驛站裝滿他們走到下一個驛站的馬料。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