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稍加思索便對朱常洛道:“我與建陽極為相熟,此人頗有才干,且心系百姓,乃是本朝一真君子也。”
朱常洛頗為欣喜:“師傅竟是王建陽的好友嗎?”
黃輝點點頭:“他所寫之文章太子殿下可以在閑時多看。”他又叮囑說道,“可叫王公公進書,勿要讓外朝之臣知曉。”
朱常洛的貼身太監王安早已經被東林黨發展成自己人,是綁在一條繩上的。
朱常洛點頭答應,心中想著這王文龍看來似乎真有本事,否則黃師傅怎么會對他如此推崇?自己的確應該找來他的書好好看看了。
……
《國富論》和《葡萄牙國史》這兩部書雖然早就已經印刷出來,并且在京城之中讀者頗多,可是之前京城中的王孫公子對這兩本閱讀難度不低的書興趣卻不大。
《葡萄牙國史》還算有些知名度,因為這本書的歷史內容拿來當小說看也可解悶,而《國富論》就是真的沒人看了,直到萬歷成立龍洋開海公司的事情傳出,兩本書才開始在權貴階層之中大火,一時賣到洛陽紙貴。
更有些人發現他們的府中原來就購買了這部冊書,只不過大老爺們不喜讀書,這兩套大部頭書籍便一直丟在書房之中吃灰。
王孫公子們叫來自家的卿客幕僚,讀的讀,念的念,真的開始研究起這兩本書的內容來。
這些勛貴家族的子弟們頭腦并不蠢笨,不過不喜歡把心思用在四書五經上。而王文龍的《國富論》所記載的經濟學內容復雜曲折,許多儒家士大夫讀了都頭疼,可對于一些腦子活絡的王孫公子來說理解起來倒是比四書五經更加容易。
甚至有些人一讀之下便入了迷,短短幾天時間,在京城中的貴族子弟之中開口談論經濟學就成為流行之事。
一時間經濟學居然成為京城顯學。連帶著歐洲史、航海學都成為一時風靡的學問。
京城的最大報刊《燕京時報》如此報導:“萬歷三十五年之京師,凡有集會之時,開口不談經濟學,則被恥笑為村頭。談罷經濟轉而又言及地理,一時馬辣加、錫蘭、古里之國,葡萄牙諸土王之名字,若不熟悉歐洲使者幾乎難以聽懂……甚有某家貴戚,年少承襲軍職,讀罷《國富論》,以為頗有所得,乃將大興一莊田改為陶瓷廠,自言"供需平衡""市場經濟"云云,稱可一本萬利也,其父持杖責之出,傳為京中可笑……”
除了對這情形差,加以嘲諷的倒還真有些人如發現新大陸一般仔細談論王文龍的文字,一些原本只為京城中貴族子弟玩耍取樂的報刊,居然破天荒地報道起經濟學文章來,其中一些文章的見地還頗為深遠,原來是幾個王孫公子讀了《國富論》之后深有所感,居然真的學到了一些經濟學本領。
京城,武清侯府的馬車上。
李文松笑著對王文龍說道:“建陽如今可真是名滿京城了,哪家宴會有你的名字,主人臉上都增光添彩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