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璽局局丞”“正五品司禮監”幾面官牌在前面開道,鄒義穿著一身錦服坐在轎子之中,威風八面。
因為龍洋開海公司第三次募股的事情,鄒義最近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現在全京城都知道大太監鄒義這個龍洋開海公司掌柜的名字,而且還是好名聲,甚至有人捧之為“鄒財神”。
鄒義坐著轎子來到南城,在孫承宗的家門前停下,派手下小太監上去詢問:“王建陽可在府上?”
開門的小廝見到這一群太監堵門,團團護衛的場面嚇了一跳,連忙回答:“我家老爺同著王老爺一塊兒出門去了。”
小太監問:“建陽先生哪里去了?”
“說是去的盔甲廠。”
鄒義心情好也不計較,特意給了那小廝幾個賞錢,囑咐他道:“等王建陽回來你務必告訴他,這兩日撥冗到公司一趟。”
這時的王文龍在做什么?
他正在盔甲廠里忙活著做米尼彈呢。
龍洋開海公司的股票上漲到兩倍多的時候王文龍就知道這事情穩了,他沒必要一直在公司里呆著,于是決定把自己的米尼彈事業拉上日程。
幫助王文龍做米尼彈的人是朱常洛給他找來的,名叫徐鳳恩,他爹便是赫赫有名的明代第一工匠徐杲。
徐家祖籍揚州,世代傳承的揚州木匠手藝。
這年代的大木匠可以負責整間房屋的修繕,包括了裝修、大結構和泥瓦,說是木匠其實已經相當于建筑師、設計師還有工程總監的角色。這種級別的工匠其實已經是管理者。
徐家之所以能夠出頭,就是因為當嘉靖皇帝時,奉天門以及三大殿遭災,徐鳳恩的父親徐杲以匠官身份負責指揮三大殿和奉天門的維修。徐杲“拮據經營”“操斧指示”,此君還有神算之術,只要看一眼宮殿圖樣就能估算出所用的各種維修材料的數量,拿著斧頭可以直接斷木材的長短大小、分毫不差。徐杲整個維修的過程,嘉靖皇帝就住在工地旁邊的宮殿,“上并不聞有斧鑿聲”“不三月而新宮告成”。
徐杲從此受到嘉靖皇帝賞識,負責了嘉靖朝后來幾乎所有宮庭建筑的維修工作,每完工一次徐杲就受到一次嘉獎,到嘉靖死的時候徐杲已經被加官到工部尚書,而且還蔭一子為錦衣衛百戶。
只不過他完全是因嘉靖皇帝的寵愛才深居高位,嘉靖一死,徐家立刻沒了靠山。徐杲當上了工部尚書,按照此時的規矩是可以在老家建起尚書牌坊的,徐杲在嘉靖年間請求皇帝允許他建一座尚書牌坊,而且還主動申請用自己的錢來建,不像其他尚書一樣勞煩鄉里百姓捐資,嘉靖欣然允許。然而嘉靖剛死,隆慶初年,徐杲的尚書牌坊就被命令拆除。
明朝也有書法家、繪畫家加官到尚書級別的,這些人在家鄉建起尚書牌坊,鄉里讀書人不但沒有意見反而會引以為榮,但此時讀書人就是看不慣徐杲這么一個木工子弟可以成為尚書。
徐杲的待遇都是這樣,徐家子弟自然更不好混,徐鳳恩作為徐杲的幼子,最終也只能靠父親的關系成為一個官匠,又回到了徐杲當年的。
不過比起徐杲好一些的是徐鳳恩還有老爹生前關照,不需要做自己拿著斧頭干活的工頭,而是成為了工部負責管理其他工匠的匠官,所學習的技術也不再只是木匠活,從打鐵到造炮全都有所研究。
作為工部有名的匠頭,徐鳳恩還是看在太子的面子上才來幫助王文龍做實驗的,雖然徐家敗落了,但徐鳳恩平日里接點私活出場費也是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