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于王文龍的實驗要求,徐鳳恩卻是十分的不理解。
給槍管內壁車線?把要翻滾的子彈從圓球形改成圓錐形,還要在圓錐子彈的后部加一個軟木塞?
徐鳳恩從父親手上學來的工作方法是蕭規曹隨,一切的工藝都要按照先人傳承來進行,他也曾經配合趙士楨做過火器的設計實驗,但趙士楨的新奇火器好歹都是從西洋人的火器加以改造而來,起碼有所本。
而在徐鳳恩看來,王文龍這些異想天開的設計全然就是瞎整。
最初的實驗效果也和徐鳳恩的預計差不多。
這年代連鏜床都沒有,徐鳳恩聽了王文龍的要求也只能用纏繩法盡量做出膛線,然而這種膛線的纏距并不穩定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疏,子彈在槍管內先隨著膛線紋路加速,又被迫隨著膛線紋路減速,鉛彈原料太軟,不少直接在槍口中就爆了,打出去的子彈碎片都是塊狀的,射擊距離甚至沒有滑膛槍遠。
米尼彈的研究也沒有想象中順利,這滑膛槍的槍管長,火藥勁兒大,米尼彈的尾端薄厚沒設計好就導致一槍打出子彈直接裂成了喇叭花,甚至堵在槍口射不出去引起炸膛。
實驗做了三天,除了損壞了三支上好的鳥槍、差點兒把一個工匠的眼睛崩瞎之外一無所獲。
王文龍也算體會到了火器研究的困難,為了防止傷人,他要求每次實驗實驗槍械旁都不準站人,工匠在遠處拿繩拴著扳機扣動發射。
然后就是一次一次讓徐鳳恩督促手下的工匠改變米尼彈的金屬模具,比如在米尼彈尾端的空腔外面加上加強箍、減少空腔的體積、試驗更合理的米尼彈造型。
連做四天,徐鳳恩特別生氣,認為王文龍就是拿他們這些工人耍弄,公布的工人可是有考核指標的,哪有這么多時間跟王文龍在這浪費?
王文龍為此不得不自己貼了幾十兩銀子,請求徐鳳恩務必穩住工匠,接著又買酒買菜犒勞大家,看在銀子的面子上大家才被安撫下來,跟著王文龍繼續折騰。
米尼彈的造型漸漸改到了第四版,線膛槍的鏜床也被做了出來,王文龍的發明在摸索中繼續前進。
“砰!”
槍響伴隨著硝煙后,遠處的掩體后面跑出來看靶子的工匠找了半天,以為自己眼花了,查看了好久之后他才急急忙忙的跑過來跟王文龍和徐鳳恩說:“怪哉怪哉,靶子上有洞,但是看不見彈頭?難道是打穿了?兩百步還能打穿木板,這不可能呀?”
王文龍心里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他早就和徐鳳恩還有工匠們說過自己這次打算造出一把有效射程超過兩百步的火槍,而這工匠到現在還說不可能,大概是完全沒有信過他的話……
實在是之前的實驗失敗次數太多,哪怕證據在眼前,工匠們還是不敢相信線膛槍加上米尼彈能夠有這么遠的射程。
等大家又試驗了幾槍,才終于確認實驗結果。
徐鳳恩一臉激動的看著被打的木紋炸開靶子說:“五百步之外擊穿厚木靶,此等利器,聞所未聞呀!”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