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徐光啟帶著仆人準備出門上班,在門口便碰到了正在下馬的熊廷弼。
熊廷弼笑著說:“子先,值班去么?”
徐光啟拱手笑道:“飛百兄,今日又來了?飛百這幾日都在同建陽聊小說么?”
熊廷弼笑著點頭:“見楊兄在小說之上的才華果然無出其右。”
“那倒也是。”
目送徐光啟出門,熊廷弼施施然走進院子。
熊廷弼回到京城之后督察院里并沒有工作,朝廷要他準備去巡按遼東,這段日子他很是清閑。因為王文龍借住在徐光啟家里,熊廷弼這些日子就老往徐家跑,和王文龍討論了遼東局勢之后,兩人話題轉而向文學方面。
熊廷弼雖然自幼習武,但是卻是一個妥妥的文藝愛好者,幾年之后他擔任江南督學,批閱士子的考卷時一瓶酒一口劍,將卷子全都放在長案之上,看到好文章便飲酒慶賀,看到惡心人的壞作品就舞劍消解,自己一個人閱卷能玩上一天,累得滿頭大汗。
如果不是因為對文學的真心熱愛,熊廷弼也不會收了馮夢龍這個著名小說家做弟子。
王文龍早已經在花園中等他,熊廷弼坐下便道:“建陽昨日說如今市面上流行的講古、武俠、神怪、世情小說題材還是太狹窄,有新鮮的題材可以分享,不知所指的是何?”
王文龍笑著說道:“可寫的題材多著呢,比如現在許多人都想著到海外去致富,不如就寫一個人流落荒島種田的題材,講他如何在荒島之上一步步的經營營生統治土人,最后成就一番霸主,這故事豈不好看?”
這些日子和熊廷弼的來往,王文龍也摸清了熊廷弼的閱讀喜好。
此人是性情中人,對于文藝的追求是爽快直白,放在后世就是妥妥的網文受眾,這也是為什么熊廷弼很喜歡馮夢龍描寫世俗生活的作品,也對于王文龍的武俠小說也極為推崇。而至于西游記水滸傳這種文學名著,熊廷弼夸也是夸,但是嫌它們枯燥深奧,沒那么愛看。
熊廷弼思索一番王文龍的話,笑道:“妙哉妙哉,建陽何不將這故事寫出來?”
王文龍笑著回答:“我這些日子正在寫呢。”
“此話是真?”熊廷弼迫不及待說道:“建陽可否取文稿與我一看?”
王文龍走進客房,拿出了一摞厚厚的稿件。
這些日子他閑了下來,正好有時間寫一新作品。
鄒義又請他想辦法為龍陽開海公司做宣傳,要宣傳航海冒險,王文龍自然就想到了了一本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這本小說正是成書于英國的殖民時期,魯濱遜流落荒島憑借自己來自歐洲的經驗和知識建造房屋、開墾土地,后來甚至還弄到了黑奴,當上一個小小的殖民主,很有鼓勵英國百姓出海開拓的意義,拿到大明來,宣傳開海的效果想必也不錯。
而且這書抄起來也方便,只要按種田爽文套路寫。
就行《魯濱遜漂流記》在后來雖然被奉為文學名著,但在剛剛出版時就是被英國人當成爽文來看的。
其實無論在東西方,經典文學作品剛剛出現時,都是當時的通俗讀物,東方的關漢卿,西方的莎士比亞,寫的作品在后世被奉上神壇,但是在當時也都是主打娛樂效果的劇本而已。不通俗,老百姓都不愛看,還憑什么能流傳到后世?
熊廷弼接過王文龍的稿子,翻開就見稿子標題為《林之洋漂流記》。
他迫不及待就閱讀起來:
林之洋是一個嶺南的秀才,科舉無望,渴望致富,于是購買了一些土產從廣州出洋到西洋去做生意。第四次航海時,林之洋在航海途中遇到風暴,船上同伴全部遇難,惟有林之洋幸存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用沉船的材料做了筏子,一次一次將船上的物資運到岸上,并且在岸邊搭帳篷定居起來,開始尋找淡水、制作家具捕獵野味……
熊廷弼作為通俗小說愛好者,很快就沉浸到這個前所未有的探險故事中。
他漸漸將自己帶入了林之洋這個角色,仿佛自己就身處在那個荒島上,思考著該如何找到淡水、捕獵野獸、制作家具,當林芝陽度過了荒島上第一年的寒冬,第二年開始在島上種植各種作物時,熊廷弼甚至為林之洋感到自豪,仿佛是自己親手在荒島上打造了一座世外桃源一般。
《魯濱遜漂流記》的套路在王文龍看來爽點實在是有些不夠,于是王文龍用后世的種田文方法給改了改,王文龍的這本《林之洋漂流記》完全就是網文的寫法,把《魯濱遜漂流記》里面許多沒有代入感的啰嗦描述都給刪了,使得熊廷弼看起來極為通順,主線劇情推進的賊快,小半天時間就看了三十多章。